驻马店户外 | ZMDHW.COM
标题:
【睡袋篇】
[打印本页]
作者:
skidy
时间:
2007-11-7 11:07
标题:
【睡袋篇】
目录
作者:
skidy
时间:
2007-11-7 11:07
Sleep well--睡袋讲古
早期人类都是采用动物皮毛制作保暖御寒的
衣物
和睡觉时候使用的垫子,而且至今包括在北极附近生活的爱斯基摩人,仍有人们在使用。19世纪初探险家和登山家们开始对不同的
睡袋
系统进行测试,早期的睡袋由具有优良绝热性能的骆驼毛填充,其后又发明了中空的橡胶气垫,并且用于18世纪20年代的地球极点探险。1861年Francis Fox Tuckett 测试第一个阿尔卑斯山睡袋原型,18世纪60年代中期信封式睡毯设计开始趋于完美,并且接近地面部分都有中空的橡胶涂层作为地面热绝缘层。
羽绒
因为具有良好的热绝缘性能在19世纪初广泛被用于床垫填充,在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妇女们甚至在裙子内层填充羽绒来御寒保暖,不过羽绒的处理和使用技术在19世纪中期才开始发展,最早有记录的羽绒睡袋是在1892年用于英国的ALFRED MUMMERY探险队伍,由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的睡袋原型发展而来,并由英国家具公司制造,但这并不是生产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睡袋。1890年挪威ajungilak公司开始商业化生产睡袋,这一时期的睡袋都由木棉花填充。直到19世纪20年代,睡袋都是特殊的制品,但由于不断发展的户外用品需求市场,更多的公司开始设计和生产睡袋。基于喜马拉雅探险活动以及登山运动的兴起,19世纪30年代开始不断发展和完善睡袋的设计和制作,这时候诞生了能紧密包裹身体的木乃伊式睡袋,英国登山家还凭借这种睡袋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工业革命后由于制造业以及化工业的发展,人工合成的纤维开始大量生产,由于合成纤维具有优良的保暖性能也开始被广泛用于睡袋的生产中。
19世纪三十年代,徒步旅行和露营生活开始在欧洲流行起来,户外装备的需求开始逐渐高涨起来。睡袋成为一种商业产品,生产商业开始在睡袋上标注以方便顾客在购买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刚开始标注的温标非常简单,只有夏季,三季以及冬季使用三种区分,这样的区分方式比较粗糙,只能按照大概的使用温度选择。后来,一些
品牌
的睡袋开始给出两个温标数值:舒适温度和
极限
温度。
许多年来,睡袋的温标已经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划分标准,每个标准都有支持者和反对者,而且这些标准的的测试方法已经由英国、法国、德国、挪威、美国以及瑞士等国的科学家发展完善起来了。尽管不同品牌的睡袋上都标注了建立在其自家检测基础上的建议舒适温度,但这个标准在大部分高品质睡袋品牌中却是相似的。睡袋销售商和购买者都明白标注在睡袋上的舒适温度只是建立在理想情况下测试出来的结果,在实际使用时舒适温度往往是要高上几度的。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睡袋都由舒适温度和极限温度的标识,舒适温度是使用者在整夜睡眠中的一系列温度,有最高和最低限度。最高舒适温度是指在睡袋中感到热但不是出大量汗水的那种热,一般定义情况为睡袋拉链打开,手臂放在外面,睡袋头部不收紧等。最低舒适温度一般定义为人体在8小时连续温暖睡眠中的最低温度;极限温度是指睡袋能保护人体不至于失温的最低温度,一般是指人体在6小时连续不温暖睡眠的温度,以对人体不造成危险伤害为级别。
下面的这几个睡袋,哪一最暖和呢?
答案是可能都一样。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热量,当我们感觉温暖时,意味着我们身体产生的热量等于或大于向周围环境中散失的热量,而我们散失热量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和身体接触的热量传导,特别是身体下面的地面
----身体周围的对流空气以及人体呼吸时呼出的空气
----皮肤表面的汗水蒸发
----人体的红外热辐射
对于一个睡眠的人来说,身体接触热能传导和空气对流是最大的热量散失方式,用一个简单的能量平衡公式:身体产生的热能=身体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散失的热能。
传导:地面是主要的热量散失因素。睡袋虽然可以改善一些,但是睡袋和地面之间的
睡垫
更为重要,选择隔热系数高的的睡垫可以减少向地面的热传导。
对流:这是睡袋散失热量的主要因素,可以采用更厚的睡袋来隔绝更多的静止空气在人体周围
呼吸:在寒冷环境下,通过呼吸散发出的热量也非常多
蒸发:汗液蒸发是人体降温的主要方式,但在寒冷环境下睡眠的时候,汗液蒸发将会很少
辐射:仅占人体散失热量的很少部分
睡袋的作用仅是用来保持热量尽量少的散失,而睡袋内的人体则不断产生热量保持温暖,不同的个体和情况下产生的热量不尽相同,所有的睡袋温标系统都是基于一个标准的人体,但是这样一个标准的人体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一个睡眠状态下的人体大约有75-100瓦特的热能功率,按照人体表面积换算成大概47-55瓦每平方米。由新陈代谢产生的能量非常复杂,与年龄,性别甚至身体下的脂肪量有关,但大体上,一个健壮的年轻男性产生的身体热量总是远多于老人和女性的。对寒冷的感觉和年龄以及经验有关,新手一般都会比有经验的登山者感觉更冷。经常在户外工作的人在寒冷环境下要比经常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感觉温暖些。
一般来说,超过25岁以后,胖人对寒冷的感觉要比瘦人少。胖人总说他们新陈代谢慢,更精确的说法是,胖人吃得食物要比他们消耗的多;瘦人有比较平衡的新陈代谢,意味着他们吃得食物基本上都可以消耗掉。人体内的脂肪在食物缺乏的时候可以加入代谢产生能量。登山和徒步等户外活动常常让人体消耗的能量远远多于吃的食物产生的能量,极地以及高山探险活动就需要更多的热量了。胖人能将他们身体存储的脂肪燃烧转化成能量,并且胖人比瘦人有更厚的天然热绝缘层,所以胖人较瘦人更耐冻些。另外女性一般要比男性更容易感到寒冷,在睡袋的舒适温标上,女性往往要比男性高大概5摄氏度。因为新陈代谢和年龄有关系,老人比年轻人产生的更少的能量因此更容易感觉到寒冷,16-24岁的健康男性处于新陈代谢的最旺盛期,身体产生的热能远高于散失的热能,这样在在睡袋的舒适温标上要比年老的人低大概5摄氏度。对于儿童,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新陈代谢系统,所以对于他们的睡袋温标定义就会变得很困难。历史上大部分对睡袋所做的研究都集中在士兵,户外培训师,高山向导和登山家们身上,这些人都具有丰富的户外生活经验,而且年龄在18-40岁之间。但实际上大部分的户外活动者平常都生活在城市中,在有中央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开着汽车到处走,这些生活模式降低了普通人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久居城市的人如果突然走进野外环境中,艰苦的徒步甚至高海拔的登山很快就会耗尽他们的力气,筋疲力竭的身体产生的热量也会减少,就会使人更容易感到寒冷。
为了建立睡袋的温度等级,商业生产前的睡袋原型都要做户外测试,而测试者往往是经常在户外生活的人,例如士兵,登山向导等,他们需要在野外环境中测试几个星期,然后提供给厂商关于睡袋舒适温度和极限温度的意见。
对于睡袋生产厂商来说,测试睡袋需要温度风速,湿度,风速,所穿衣服等条件,并且很难象登山家那样去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气候情况,一般的测试只能基于理想环境下一定温度和湿度,但是测试的结果与实际使用情况大相径庭。为了使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使用环境,各个品牌纷纷建立气候实验室,在人造的环境中控制温度,湿度,风速等物理条件,并在相对应的气候下测试睡袋,由此得出比较合适真实使用情况的温标系数。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以及各种探测手段不断进步和完善,红外热成像系统也开始应用才睡袋测试中,根据红外热成像可以清晰判断出人体在睡袋中的散热情况,红色区域表示散发出来的热量比相应的蓝色区域要多,睡袋设计也可以根绝测试结果作相应的改进。各大厂商还纷纷建立精确模拟人体的模型,模仿不同性别,年龄,身体大小的人体,从温度,湿度,新陈代谢散发热量,人体表面积,表皮温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更进一步精确测试睡袋使用温标。
一些重要的睡袋标准
- BS 4745-1984 纺织品热绝缘标准
- ISO 5085 纺织品热绝缘标准
- EN 31092 纺织品热绝缘标准
- ASTM F 1720-96 基于实时发汗人体热量模型测试的美国睡袋标准
- G08-013 法国睡袋标准
- EN 53713-2002 欧盟睡袋标准
2002年4月,新的欧洲标准EN 13537通过CEN验证并成为睡袋定标的必须条件。以EN 13537为基准评估的睡袋舒适温标较先前的商业惯例更加合理,并且在以后的几年时间内,户外用品店内以EN 13537为标准标注的睡袋比例将提升到50%。另外,在2005后,以EN 13537为标准标注的睡袋比例必须达到100%。但在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睡袋的标准仍然按照传统的商业惯例进行标注,这给消费者选购带来比较大的迷惑。本文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科学术语来解释这些不同的睡袋温标测试标准,给大家今后的选择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参考。
作者:
skidy
时间:
2007-11-7 11:10
睡袋解迷之--羽绒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羽绒
羽绒是由不含毛杆的羽毛,在其羽枝上长出的许多簇细丝组成的。它看起来更像是蒲公英的种籽。羽绒轻质、绒毛状,是鹅、鸭子以及其他水禽用作内层保暖用的。地禽,类如鸡等是不产羽绒的。
什么是羽毛
羽毛,主要覆盖在鸟类外层,其结构是平面的。一根羽毛从其一端到另一端是坚硬的羽干,在羽干两侧由一系列的纤维组成一个平面结构。
羽毛和羽绒的区别
羽毛是平面结构,其主要作用是用作飞行,小些的羽毛是作保护作用。羽绒是三维结构,柔软、蓬松,主要用于保暖。
为什么羽绒那么轻,还能那么好的保温
因为羽绒的三维结构,所以它能够“膨胀”。羽绒的每一簇细丝同样重量下都能比其他人造材料固定更多的空气。每一盎司的羽绒大约有2百万根细丝,这些细丝相互重叠和交织构成了一个可以通过固定空气来保温和隔热的保护层。
羽绒和羽毛是如何被生产的
羽绒和羽毛经过特殊工艺的洗涤、干燥之后,通过鼓风来进行分级。通过选取设备之后,最好的羽绒飘到最高的箱子当中,其次的飘到中间的箱子,羽毛,因为他们更重,所以落到最底部的箱子里。整个过程都必须正确的执行,以此来去除气味和保证羽绒永久的蓬松。
哪种鸟能生产最好的羽绒
总的来说,最好的羽绒总是来自更大,更成熟的鸟类。同样年龄的成熟鸟类来比,鹅绒要比鸭绒好。但是,从更老一些鸭子的羽绒要比年幼的鹅的绒要好。更大的羽绒拥有非常高的保温-重量比。使用这种羽绒的羽绒被或者羽绒睡袋将会非常的轻而且非常的暖和。并且,他们可以使用好几十年。
另一方面,低质量的白鹅绒含有小一些的绒。它不会蓬松,保温-重量比也很低。哪怕是使用更多重量的绒,它也不能像是前者那么暖和。从较小的鸟类身上获得的羽绒不光蓬松度低,而且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他们就“坍塌”了。因为它们的纤维过于易碎。这也通常是昂贵的和便宜的鹅绒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绒鸭绒
绒鸭绒产自绒鸭,并且被一些人认为是拥有最好质量的的羽绒。同样,它也是最昂贵的。这种绒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紧贴在绒鸭身上,从而获得特别的保暖效果。绒鸭是种被保护的侯鸟,羽绒的只能通过不打搅鸟类的情况下手工从鸟巢中收集。
冰岛 Eiderducks 绒鸭
8264 多嘴驴:冰岛鸭属於政府保护的禽类,并不能任意猎捕;所以,收集的农民或渔夫必须耐心地等待冰岛鸭产卵,Eiderducks产卵时母鸭会将自己的羽绒咬下来,舖在海边石头上,待小鸭孵化飞走了,采集者才可以取走冰岛鸭绒。
冰岛鸭绒的珍贵在於此,每只Eiderducks只能生产约25公克的冰岛鸭绒,扣掉乾草、枯木、杂质以及非常小个的羽毛,净重仅约15公克,洗涤再加上5% - 10%的水分及砂土损耗,仅剩12公克左右了。想想一个画面,收集者成乘着舟船赴近海离岛,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小岛,祗为采集那世界最珍贵的羽绒:一条上等的被子价值一辆车子就不足为奇了。
气候影响绒的质量吗?
气候不影响绒的质量,但是却影响绒的数量。在寒冷地区的鸟类会生长更多的绒来保暖。绒本身的质量只跟鸟类的成熟程度有关系。
颜色跟绒的质量有关系吗?
没有任何关系。白色的绒更受欢迎是因为它在浅色的材料里边不会显示出什么不同。再次说明,绒本身的质量只跟鸟类的成熟程度有关系。例如,绒鸭的绒就是棕黑色。
羽绒是那里生产的
大部分的羽绒来自东方,大约占世界总供应的50%。当中的许多白鹅绒有着从非常好的到非常差不同的质量范围。许多高品质的羽绒来自欧洲。(文中所称东方应是东欧和独联体)
为什么羽绒用作保暖层要比人造材料好
跟人造材料相比,一盎司的羽绒能够提供大概3倍人造材料的保暖能力。它蓬松的能力更好、更耐久、更均匀。人造材料通过将底料和面料拼接起来,会留下一些“冷点”,而羽绒通过不同的膨胀,会在人体周围形成一个“模子”。羽绒同样拥有非常好的透气性,并且能够通过毛细作用将汗水排走,这样一来,就不会让人感觉到身上粘乎乎的,而在使用人造材料时,经常会有这种感觉。
我的羽绒产品能够使用多久?
正确的清洗和护理下,你的羽绒产品发挥其作用的时间将会比你长。毫无疑问,你会发现你所花费的钞票是值得的。
羽绒受潮之后会发生什么?
要让羽绒完全受潮并不那么容易。看看雨天里边的鸭子就知道了。即使被雨淋了,羽毛上自然的油脂也会排斥水分。它其实并没有它看起来那么潮湿。如果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正确方法使之干燥,并不会伤害羽绒。
如何清洗我的羽绒产品
羽绒可以水洗也可以干洗。重要的一点是,羽绒被清洗之后要非常干净。如果细丝上黏附有灰尘,或者脏了的干洗液,他们就不能够很好的蓬松。
如果我的羽绒在清洗后不能蓬松怎么办?
只用再重新清洗就好。不过要保证他们在清洗之后能够被洗干净,并且干透。在被正确的清洗之后,羽绒总是可以重新蓬松的。
如何存储我的羽绒产品
在背包出游之前,睡袋总是被紧紧的压缩。这个是羽绒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但是羽绒不能被压缩过长时间。他们应该被存储在一个宽松、透气的袋子里,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为什么羽绒产品价格差异如此之大?
你可能会发现一个白鹅绒的羽绒被的价格可能是另外一个白鹅绒羽绒被的两倍,甚至更多。里边有很多影响质量和价格的因素。只用记住一句话:一分钱一分货。
一件便宜的羽绒产品,填充的是未成年的羽绒,这些绒只能提供很少的保暖性,并且在相对少的使用次数后便“坍塌”了。而且在生产和清洁过程中走了捷径,这样通常会导致有怪味。加拿大羽绒协会也发现相当数量的近海便宜的羽绒产品含有很高百分比的羽毛,甚至比其标签上标称的绒的含量还高。便宜羽绒产品内部的工艺和设计通常是很底下的。总的来说,购买便宜(注明:这里原文使用的“bargain”,我想翻译成“高性价比”但是怕被口水淹死,只好用了便宜一词)的睡袋通常是浪费你的钱。
质量好的产品定然会让你花费的更多,但是它却能够让你温暖舒适,并且能够使用很长时间。某些会让你多花费2倍的钱,但是能够多用10倍时间的东西是更值得的。
以上翻译尽可能的服从原意,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所以有些地方可能有限生涩。原文当中有几条跟我们无关,我就没有翻译也没有在译文中说明。原文地址:
http://www.featherind.com/FAQ.html
作者:
skidy
时间:
2007-11-7 11:11
睡袋是在户外宿营和旅行时必不可少的装备。睡袋在野营中的主要功能是保暖,睡袋最主要的指标是温标,也叫舒适低温。 舒适低温指外界气温降低到某一温度时,大多数人使用该睡袋感到舒适,如果温度再降低,就会感觉寒冷。需要说明的是舒适低温仅仅是一个相对概念,睡袋产品没有行业协会,没有行业标准,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一些大的品牌商和研究机构根据实验室试验和野外经验,对自己的产品标定舒适低温。这个温度只具有参考意义,他会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
目前市售的睡袋的按材质分为羽绒与合成纤维睡袋(通常说是棉睡袋),此外还有单层的抓绒睡袋。
羽绒又分为鸭绒和鹅绒,同等条件下鹅绒的保暖程度稍高于鸭绒。羽绒睡袋比较温暖,易挤压,易保持原状,使用期较长,不利的因素是价格费用较高,会吸水,湿的睡袋的保暖度相当差。
合成纤维的抗湿性较佳且湿睡袋依然可维持保暖度,易干,低价位,但稍重於同级的羽绒睡袋,不好挤压与装填较占背包空间,使用寿命较短。
抓绒睡袋使用抓绒缝制而成,可以单独作为夏季睡袋或卫生睡袋。也可以配合其它睡袋在冬季使用,以增强保暖效果。根据时间经验,一个-3度的睡袋,加抓绒睡袋后保暖效果可达-10度左右。
睡袋的设计也很重要。常见的睡袋有3种形状,木乃伊式,信封式,混合型。
木乃伊式,这种睡袋肩宽脚窄,肩部宽度一般75到85公分,脚步宽度45到55公分。木乃伊式睡袋是同样重量下能够达到最好保暖效果的睡袋形状,适合寒冷季节使用;
信封式睡袋顾名思义,肩布和脚部一样宽,像个信封,这样的睡袋比较宽松,适合夏暖季节和体形宽大的人士;
混合型睡袋式前两者的结合,脚部宽度在55到65公分。
现在流行的睡袋是小方帽,人体流线型(最宽的部位不在领口,而在肩肘部)。以前的大圆帽既增加重量,又不利于保暖。
睡袋的其它功能设计:双拉头的拉链;拉链防夹带(拉链内侧一层薄而硬的PP带,防止拉链吃布);拉链放风夹层(拉链内侧的棉质防风夹层,防止冷风从拉链进入);胸领(或叫隔断领,收紧领),收紧后可放置冷空气从脖颈进入;口袋;左右拉链的设计,同款型的睡袋分左右拉链,可以拼合成双人睡袋;睡袋的尺寸:L,M,S等不同号码,以方便不同身高人士。
作者:
skidy
时间:
2007-11-7 11:12
标题:
折睡袋的方法(图解)
(, 下载次数: 1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skidy
时间:
2007-11-7 11:13
标题:
睡袋仓、睡袋、装包
这三个东东拉在一起讲一讲
大家的背包都有睡袋仓,大家的睡袋仓我想都应该是立体的,圆圆的,还带着腰带的小角角。所有的背包在装备店里挂着的时候睡袋仓都是撑的很漂亮:),鼓鼓的,浑圆的,看着也舒服
睡袋,大家的睡袋都有一个压缩袋。压缩完的睡袋都是一个胖乎乎的圆筒
现在讲讲装包,如果大家把睡袋压缩完后,再放到我们的背包睡袋仓里。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遇到怎么装那底下的睡袋仓也填不满的问题,一个圆筒形的睡袋填不满一个立体的睡袋仓。。填不圆,填不好。我试过把一些备用衣服赛到角角里,边边上,但效果不好, 而且还会把衣服弄的皱皱巴巴,而且即使这样底下的睡袋仓也总是有许多空隙。包包看起来不漂亮,也可能在运动中导致上面装的东西也不是很匀称。
那么怎么办呢,大家不妨这样试试
把你的睡袋压缩套垫在睡袋仓的底下,或者是找一个大的塑料布放在睡袋仓的底下,或者是外帐皮,(这样可以防潮,防止放背包的时候不慎把睡袋打湿。然后把你的睡袋直接就往睡袋仓里塞,记住,不要用压缩袋。直接塞,把一切边边角角塞满。然后用背包里的隔仓布收紧。现在你会发现你的睡袋仓很漂亮,很匀称。然后再依次装你的东东。当然,记着要尽量从上往下压实睡袋仓。因为现在的睡袋很蓬松。
最后再看一看你装好的背包,是不是很COOL,很有型?
然后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很方便的就可以取出来。在早上收拾装备的时候,再也不用费气巴拉的用压缩袋。
最后声明一点,这种方法最好在天气较好,包包不潮的情况下用。
作者:
skidy
时间:
2007-11-7 11:13
标题:
羽绒睡袋(服)的几个技术参数
一是内外层材料:可能是高织棉,可能是高密度(进口240以上,国产260以上)的尼龙织物,国外品牌产品多使用经过柔化处理的高密尼龙织物,轻盈,易折叠,体积小,重量小。
二是绒的质量,包括:
绒的种类(鸭绒,白鹅绒,灰鹅绒等,同等含绒量下保暖程度递增);
含绒量:含绒量是一个百分比,填充物由绒和羽片组成,说80:20绒,指绒的含量是80%。因为处理方法不同,美国80的鹅绒和国产90鹅绒的质感相当
绒的膨胀度:膨胀度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给定重量的绒进行压力和膨胀实验得出的数据,膨胀度越高,绒的保暖效果和填充效果越好。比如MARMOT高山睡袋使用90鹅绒,膨胀度750左右,1220克填充,比国内一些1500克填充的90绒膨胀效果明显更好。比较好的绒膨胀度在400-775之间。
充绒量:指填充物总重量。
对于绒制品,加工工艺也很重要,网格或菱形加立式格衬的工艺是固绒效果最好的。
作者:
skidy
时间:
2007-11-7 11:14
标题:
关于羽绒睡袋的选择
首先说说羽绒
市场上的绒分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四种。
先来讨论绒的品质,
1就保暖来讲肯定是鹅绒好于鸭绒,因为包暖的原理大家也知道,主要是看固定空气的量,就是越蓬松越厚的东西越保暖。羽绒也是一样,因为羽绒的结构的所以羽绒纤维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固定空气量的多少。以为一般来讲鹅绒纤维的体积要大于鸭绒纤维,固定空气量也大于鸭绒纤维,所以自然比鸭绒保暖。大家可以上市面上看一下1500G鸭绒极限温度最多—29度。而1500G鹅绒极限温度最少—40度。
2另外因为鸭子是杂食动物,绒里有一种腥臊味,虽然经过处理可以消除,不过据说味道过一两年还是可以反出来,不过也还可以忍受。而鹅是草食动物,绒里没有什么异味。
3灰绒和白绒的区别:据说白鹅绒要不灰鹅绒的包暖能力好,是因为白鹅绒的防辐射能力要比灰鹅绒好。因为人体是有红外线辐射的,白鹅绒可以有效的屏蔽辐射达到更包暖的效果
其次看一下羽绒睡袋的面料
1、面料必须防水,因为羽绒一旦湿了就不具有包暖性,而且面料和里料都要轻柔,这样才可以保证羽绒可以蓬松起来。
2、龙鸟的羽绒睡袋用的是一种是叫什么拽老夫特面料也是,龙鸟和极星某几款羽绒服的面料,感觉不论从防撕强度、防水性、轻柔度,来说都不错。但是价格也比一般的面料要高一点。
给大家介绍一些选择羽绒的方法。
除了看温标,还有是不是立衬以为还要
1看,首先看上去要很蓬松,最起码要把睡袋的外料撑的非常饱满。
2摸,摸摸绒里是否有大的毛片和秆子,以及绒是否滑腻。没有大毛片和秆子,摸起来不比较滑腻的就是好绒。
3试,手深到睡袋里很快就会感觉到温暖,
注意:怎么看绒的蓬松度,当这条条睡袋已经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你的法眼,还有最关键的一步,让老板拿一个装在压缩袋里的新睡袋出来,把它平放在防潮垫上看看它多长时间可以自我蓬松(不借助拍打等动作)到可以把外料撑的比较饱满。时间越快证明睡袋蓬松度越好。半小时左右的都还是可以的。如果超过1小时还是很蔫吧的样子就证明睡袋的绒不是很好。还可以对刚从拿出来的睡袋进行拍打如果拍一下立刻蓬松了很多就说明绒是不错的。如果不见什么气色就说明蓬松度不好。
另外选购羽绒睡袋还要注意如果你觉得1200G的温标正好合适那我还是建议你选1500G的。因为凡是羽绒制品都会有湿度的跑绒而且一个羽绒睡袋都能用个十几年,所以我建议大家选择1500G级别的。如果选1200G的刚买回来的时候很舒服冷热正好,用个几年连带跑绒带羽绒的老化就会感觉到比较冷这时候如果要再买就比较浪费了,但是如果用1500G级别的就可以用的时间更久远,比1200G贵也就贵个三四百。但是用的时间可能比1200G长几倍我觉得既然要买羽绒睡袋就本着宁愿热死也不冻死的原则。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通过实践和查相关资料总结的如果有什么偏颇请多指教。
作者:
skidy
时间:
2007-11-7 11:19
标题:
我的睡袋,我的选择[组图]
最近要买
睡袋
找了,不少资料,终于选到满意的了。把部分资料拿出来与驴友们分享.
一.两款0℃左右三季使用的睡袋:
CAMP CLW 300; ST BLUE WORM350
1.CAMP CLW 300
产品介绍:
重量:1000G
极限
低温:-12oC;
舒适温度:-4 oC—1oC,适合三季的徒步、野营
外型:人形209×83×54cm
填充:300g 650 蓬松度 90%灰鹅绒
外料:
Pertex
S043防撕尼龙布
内料:Pertex P660MA防撕尼龙布
包装体积:17×30cm
CAMP一直是国内睡袋产品的老大哥,其CLW更是其中经典之作。CLW即是英文Comfort,Light和Warm的缩写,由此可以看出CLW系列睡袋的目标就是舒适、轻薄和保暖。人型设计也是别具一格的,这在国内睡袋市场也算是独树一帜。众所周知,头部是人体器官的最大散热点,而CLW创新的帽部设计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人体在低温下感觉更为温暖。睡袋所使用的内外
面料
均为
PERTEX
专业
羽绒
面料,结合方块立衬结构让羽绒想出也出不来。睡袋填充的是90% 650FILLDOWN的灰鹅绒,这足以让仅充300G绒的CLW轻而易举的达到0℃的舒适温度(当然别和MARMOT、
TNF
那些800FILLDOWN的比,那些咱消费不起)。保暖防风内领;面里风墙;内口袋;面里不同剪裁这些大众化的设计也是该有的都有了,而且还出现了中开拉链这样仅在CAMP高端睡袋上使用的技术,这些无不反映出CAMP对CLW的
定位
。缺点:人形设计不太适应,睡觉的时候觉得很拘束;价格偏高。
2.ST BLUE WORM350
产品介绍:
外料:SOFT-B 300T Cire Polyester
填充:350克 650+Fill Power 90%白鹅绒
里料:100%超细尼龙
尺寸:229×84CM
温标:8 -1度(非绝对值)
重量:1000G
传统信封式睡袋,增加内部空间,两条睡袋可对接成双人睡袋
帽沿胸围采用立体可调节系统,自由调节头部空间,锁紧暖空气
采用一体式YKK拉链,侧面底部可全部打开,直接作被子使用
侧边表袋设计
里外料均采用透气柔软面料,增强舒适性
配备收藏袋,收纳体积:14×25CM,附送尼龙网格储存袋
乍一看,信封式设计让人有些失望。重量增加不说还不保暖呀,真不知道设计是怎么想的。那为什么加入考虑范围?可以拼接啊!就凭这点,不少情侣就应该义无返顾的选择这款!嘿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面料的防水性确实不错,一瓶子水洒上去没啥事。缺点:信封式设计加大重量且不利于保暖。
两款睡袋,相近的重量与温标,却各有各的特点。CLW 300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充分保证了使用者的睡眠质量;BLUE WORM350以其少见的可拼接的特点锁住了情侣驴友们的MONEY。
二.两款冬季睡袋
CAMP Arctic Plus 1300;ST YELLOW WORM 1500
CAMP Arctic Plus 1300
产品介绍:
重量:2500G
极限低温:-40oC;舒适温度:-28 oC—-19 oC,适合寒冷环境的登山、探险
外型:3D结构 220×90×60cm
填充:1300g 650 蓬松度 90%白鹅绒
外料:Pertex P627UE防撕尼龙布
内料:Pertex S043防撕尼龙布
包装体积:28×45cm
Arctic Plus系列的设计理念是达到保暖的完美、大小舒适、功能齐备的目的。系列采用具有出色防绒、防风、
透气性
能的Pertex 627UE精细面料,表面防泼水处理;内填充优质的90%白鹅绒,蓬松度650立方英寸;绝无仅有地采用方块立衬结构,最大限度地防止羽绒在通道内的移动,保证最佳保暖效能;性能卓越的三围立体结构,头部防风枕;特殊结构的保暖防风内领;中开拉链;内外风墙;两个内口袋;面里不同剪裁;加强的脚部。适用身高1.85以下人士使用,并附送防水牛津布包装袋
CAMP Arctic Plus 1300在CAMP睡袋里算是顶级的一款了,1300g 650 蓬松度 90%白鹅绒也是国内目前比较好的填充物。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睡袋所采用的内外面料均为PERTEX专业羽绒面料,搭配方块立衬结构基本可以保证低温条件下的睡眠质量。中开拉练的设计可以充分保证拉练处风墙的保暖效果,并有效防止拉练卡住,使得进出睡袋极为方便。热量散发的重点部位依次为:头部,胸部和脚部。因此脚部加强厚度的设计能更好的锁住温度,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很好的诠释了这款睡袋的专业特点。缺点:有些重,价格偏高。
ST YELLOW WORM 1500
产品介绍:
重量:2500G
外料:防水透气PROO-TEC LM 320T防撕裂尼龙
填充:1500克 700+Fill Power 90%白鹅绒
里料:100%超细尼龙
尺寸:L号229x84CM M号213x84CM
温标:-40度(非绝对值)
1、采用优质90%高蓬松度鹅绒,防水防霜透气外料,针对极地环境而设计
2、竖式长方形盒状构造,充分发挥羽绒蓬松性,并使羽绒均匀分布
3、帽沿胸领采用立体可调节系统,自由调节头部空间,锁紧暖空气
4、采用高品质大号YKK尼龙拉链,顺畅无滞感,内装防夹条
5、加厚防风墙,柔软、透气内衬,增强保舒适度
6、配备可压缩收藏袋,收纳体积:22×44cm,附送尼龙网格储存袋
700+、-40℃这些参数让人眼前一亮,国产睡袋很难看到这么高指标的羽绒来填充(印象中也只有SHEHE的一款用过800FILLDOWN的羽绒吧,而且低温也是-40℃),2500G的重量也勉强可以接受,把它列为后选也正因为此。如果这些参数可信的话,YELLOW WORM 1500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缺点:使用人数极少,没有见过详细的评测报告。
这两款睡袋从参数上看并不在一个等级上,明显YELLOW WORM 1500更胜一筹,但CAMP以其长久的专业设计和过硬的品质让人难以割舍。如果YELLOW WORM 150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达到其标称的参数,将肯定是不二之选。
作者:
skidy
时间:
2007-11-7 11:20
面对一款漂亮的
睡袋
,你会联想到哪些场景?
雪山,雨林,草地,还是--柔情蜜意的缠绵、风雪交加的搏斗……
之所以联想到这些令人激动的场景,说明了睡袋在户外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我们始终无法阻止自己渴望流浪的心,伴随与生俱来的那种冲动,向往属于我的自然世界。
拥有属于自己的装备也是一种欣喜和安慰。很多新驴们在购买睡袋时,面对各种款式、价格相差巨大的睡袋往往不知所措,担心买贵了使用不了那么多功能,便宜了又怕在户外活动中掉链子--因此,购买前,可以了解睡袋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功能,或者从经验丰富的老驴那里获得意见。
一、考虑自身的情况:
1.首先,根据自己去什么地方来设定:
(1)您将旅行的地区环境如何?(2)您一般在什么季节出游?(3)您可能面临的气候条件如何?
举例:如果估计天气极其恶劣,可以选用填充鹅绒,充绒量2000克以上,含绒量90%,有隔断领设计的睡袋;又比如,将在夏季攀登6000米的高山,估计宿营时的温度在-15度左右,可以选用1200G的充绒量,含绒量80%的睡袋。这仅仅是一般性的参考。
2.其次,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定:
(1)是否睡
帐篷
,(2)穿著衣服,(3)与地表的绝缘程度,(4)躯体的尺寸,(5)本身的生理代谢状况,(6)饮食热量的摄取。
二、睡袋的、分类、价格和材质:
中空棉信封睡袋 ,1000GM
羽绒
睡袋, 四孔棉睡袋 ,1500GM羽绒睡袋
分类:目前是市场上睡袋的分类无非两种:一种是棉睡袋(也称信封睡袋、普通野营用睡袋);一种是羽绒睡袋(也称木乃伊睡袋、雪山攀登睡袋)
价格:棉睡袋从几十元到400元的都有;羽绒睡袋从200元到几千元不等。睡袋的性能与价格是成正比的,因此你要考虑自身的特点,需要选择什么样的睡袋。如果是冬季出外宿营或者是攀爬雪山,就一定要购置羽绒睡袋,决不能贪图便宜,否则就是和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材质:睡袋的填充材料保暖性能、压缩性能、重量等决大多数睡袋的关键指标都直接取决于睡袋所采用何种填充材料。如今,用于作为睡袋隔温层的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类:
1.天然材料(多为羽绒):这种材料的好坏一般是(灰、白)鹅绒或者鸭绒(一般来说鹅绒要优于鸭绒),其性能取决于所用羽绒的种类和篷松度。事实上,羽绒到目前为止仍是性能最好的睡袋隔温材料。正因为如此,一些高级睡袋至少含有80%以上的羽绒,普通羽绒睡袋的含绒量也不应低于70%,否则睡袋在压缩性,重量和保暖性上将无法满足要求。
此外,除了含绒量以外,另一个影响羽绒睡袋保温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其充绒量的多少。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睡袋的充绒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档次:800克、1000克、1200克、2000克、2000克以上等。具体选择时可以参考您估计宿营温度,1000米高度计为-10度,1200米高度计为-20度,然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度。
另一个需要特别说明的睡袋指标由于睡袋保暖能力主要是由壁厚(loft)决定的,所以鹅绒睡袋充绒量越多睡袋越暖和。但不同鹅绒品质有不同膨充体积。这个品质用“fill power”来衡量。Fill power是指一盎斯鹅绒在68.4克压力下有多少立方英寸体积。FP越高鹅绒品质越好,但也越贵。高品质睡袋现在都用750-800+的,但一般500-600也不少.一般基本的弹力是550-fill,高品质是650or700-fill的蓬松度。当然,厚度越大、保暖性能越好的睡袋也就越重。
羽绒睡袋的优点:最轻,隔温效果最好,可以最大限度的被压缩,最为耐用。
羽绒睡袋的缺点:由于这种材料不仅容易吸潮,而且一旦受潮后十分不易干燥,所以这种材料制成的睡袋不适合于在潮湿环境下使用。而且,这种睡袋的价格也比较贵。
2.人工合成材料:近些年,人工合成的睡袋隔温材料层出不穷。许多先进的人工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睡袋的保温层。一般说来,除个别材料(比如杜邦七孔棉)以外,人造材料填充的睡袋在0度以上的温度使用比较合适。这些材料大都是一些空心的合成纤维,和普通的化纤棉相比,在质量和保温性上要好的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许多人造纤维厂商宣布自己的材料在性能上要超过羽绒,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目前,常见的人工合成材料的种类很多,对菜鸟而言,主要考虑以下两种:杜邦四孔棉或是七孔棉、3M公司的几款。
评价:杜邦四孔棉或是七孔棉之类的产品确实好,但假冒也很多,正规的产品目前很难下400元的价格。另外,人造纤维中,3M公司的新雪丽也是很好的材料,在同等重量下比羽绒的保暖效果还好
合成材料睡袋的优点:在潮湿环境下,尽管不过是聊胜于无,但是比起受潮的羽绒睡袋来说,其保温效果还是要好一些,而且,即使在受潮以后,这种睡袋也比较容易干燥。其价格也较羽绒睡袋为低。
合成纤维睡袋的缺点:合成材料的睡袋比起鹅绒睡袋来说,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的使用性能要差一些,而且耐用性也稍差。
三、合成纤维(棉睡袋目前大多是中空的人造纤维,也被称为中空棉)和羽绒睡袋比较:
羽绒填充睡袋跟合成纤维填充睡袋比较起来,前者提供更加的保暖度、可压缩性及耐久性,而且柔软舒适。不过,纯羽绒睡袋价格较贵,一旦湿掉也丧失保暖的功能。所以建议您在下雨天或较潮湿的气候环境之下,将睡袋先收进睡袋防水套,再放到帐棚里面。湿度非常高的时候,使用睡袋或多或少都有受潮的感觉,这是正常的,不要因为这样就认为睡袋湿掉了!
如果您经常在雨林等多雨地区从事登山健行活动,或是您居住的地区潮湿多霉,您最好选择合成纤维睡袋,或是表布具有防水效果的羽绒睡袋。因为我们晚上睡觉时所呼出的空气或是身体散发出来的热气,部分会留在帐棚内侧凝结成水滴,导致睡袋湿掉,而上述两种睡袋比较能够不受到影响。
第二点要考虑的因素是睡袋的布料。普通睡袋多采用聚酯或尼龙绸布,尼龙布以抗缩水著称,聚酯则较能承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而且吸水性比尼龙布来的低。另一种等级较高,价格较贵的布料材质为超细纤维microfiber,它的纤维非常微细,织法紧密,防风性、防泼水及
透气性
较好。
四、羽绒睡袋的技术参数与功能
在我们常用羽绒睡袋上,标有许多技术参数,这些技术参数是标明睡袋功能的重要说明,但由于购买者及使用者往往并不了解这些技术参数的含义,因此在购买和使用时往往会产生一些疑问和误会。 对这些技术参数做必要的了解,能确保我们购买到真正适合自己使用的睡袋。睡袋的主要技术参数有以下几种:
1.温标:温标是表明睡袋的温度指标,温标分
极限
温度和舒适温度,极限温度标明的是睡袋使用极限温度范围,通常我们要观注的是舒适温度,它指大部分人使用该睡袋时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但要特别说明的是温标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往往只能做参考,羽绒睡袋在同等保暖性质下重量最轻的睡袋,也是相对价格最贵的睡袋。
2.充绒量:也就是通常的说的含绒量。400g克绒指填充羽绒的本身重量品性,其值越高越好,一般说来温标在—20℃以下时要求克绒重≥900g。睡袋中充满的是鸭绒、鹅绒和鸭毛、鹅毛,如充绒量为70%,即指70%的绒30%的毛。羽绒的保暖效果主要来自细绒,而在同等条件下鹅绒的保暖程度略高于鸭绒,因此绒的含量越高,保暖性能越好,价格也越高。毛的含量不宜太高,太高会影响其保暖性,但毛是必须的,不然没有篷松度。由于绒的弹性差,所以含绒量高的睡袋在使用过后恢复篷松时速度较慢,因而没有100%的含绒量,只有充入一定量的毛才能使整个睡袋篷松、富有弹性。最高充绒量一般可达到90%,极个别的国外羽绒睡袋据说可达95%。
3.篷松度(fillingpow):指能够迅速弹起恢复的性能,以500指数以上为佳。
4.GDD指标:GDD是英文灰鸭绒的缩写。标明70/30时,睡袋中的填充的灰毛占70%,白毛占30%。一般认为白毛含油脂量好,灰毛含油脂较低,如北京、江西所产的鸭子多为白毛,如北京烤鸭,而四川所产的鸭毛多为灰毛。灰毛的优越性在于不易变质,含灰毛量较高的睡袋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不易变质或被虫蛀。另外使用者也会发现在使用GDD含量高的睡袋(也就是含灰毛量高的睡袋)时不会觉得燥热,感觉较为舒适,这是因为白毛较火燥,灰毛较保暖平和,因此GDD指标越高的睡袋价格也越高。同样GGD则是英文灰鹅绒的缩写。
5.重量:指睡袋自身的重量,通常保暖性越强的睡袋充绒越多,重量也就相应增加,可根据目的地的温度及自身负重能力,自行掌握。
6.内衬材料:内衬材料通常要求200T以上为宜,因为如内衬材料指数低于200T,个别毛会穿出,一些比较好的睡袋常使用好的尼龙材料(如英国的Nylon Pretex P660MA)已确保不会有绒穿出的现象,这种材料轻且皮肤接触时感觉柔贴;睡袋外用材料:好的羽绒多采用防水透气材料,因为在一些极冷的地方,每当清晨起床时,帐篷内热气凝结而成的小水珠,常会溅到睡袋上,所以睡袋的外用材料要具有一定的防水性,确保睡袋的干燥。由于羽绒睡袋一旦潮湿,又不易干,这就会丧失保暖性能,所以必需使用防水透气材料做其外部面料。
7.从睡袋内部羽绒结构上讲目前国际上最新流行的是采用羽绒立体分仓式结构,以确保羽绒的定位性,且容易恢复其蓬松外型。
8.拉链应使用好的拉链,如YKK以确保经久耐用,现在一些高档睡袋在拉链拉合处已采用尼龙带缝边处理,以防止拉链在使用时发生夹布情况。
9.外型:木乃伊式样在同样重量的睡袋中保暖性能最好;信封式则为宽松一些。
10.其它:帽要小,以前的大圆帖这样既占重量又不保暖也造成体积增大;好的羽绒睡袋还考虑到了颈部的处理即加了一道颈圈,以确保热量从脖子处散发,这是睡袋功能上的一大改进。睡袋套通常也要求防水,最好能具有一定的压缩功能,这样便于压缩体积,携带方便。
五、选购睡袋八大步骤:
形状─依形状分类可分方形和人形;方形的内部较宽敞,使用比较不会有束缚感,同时可以打开当被子盖;人形的保暖性比较好,具有立体隔间的睡袋则保暖性更佳。
材质─依材质而言,可分羽绒、羽毛、人造纤维、人造羽毛四种。羽绒、羽毛保暖性佳,人造羽毛制品以中空棉制成保暖性佳,人造纤维则以压克力棉纱制成者较佳。
触感─选购羽毛睡袋以手触摸;羽毛梗宜细又柔软,摊开膨胀得越大越好,收起来越小越好。
人工 VS 天然材质
羽毛睡袋与人造中空纤维睡袋之差异在于羽毛再同一保暖度下,其可压缩携带之体积较小。
人造中空纤维睡袋在不小心被淋湿后,拧干仍具保温效果,这是天然羽毛睡袋所无法比拟的。
季节及用途─睡袋选购要注意是使用在哪类户外活动,以及哪一季节;表层布、内层布使用材质各有不同,要多认识产品各种说明,才能综合判断。
保养─若遇到好天气应把睡袋翻过来在阳光下曝晒1小时。
安全─多数睡袋属易燃物,沾不得火星,使用时应注意防火及远离水源。
存放─睡袋不用时,应打开挂在干燥的衣柜内存放,不宜卷起装在袋中,尽量减少挤压成一团的时间。
小贴士:预防受潮
使用防水睡袋套:大多数的睡袋套并不防水,防水睡袋套内面为防水剂或橡胶涂层,而且缝线处有防水贴条。
打开帐棚排气孔:呼吸量大的人所呼出的空气易在帐棚内壁凝结成水滴,造成潮湿的情形。打开帐棚的排气口或打开头部上方的气窗,让呼出的热气散出,就可以减低这样的麻烦。
利用塑料袋打包:先将睡袋套上塑料袋再置入背包,或者使用泛舟或溯溪防水袋。
六、睡袋的清洁和保养
尽可能减少清洗次数:户外使用约5-10次再清洗即可,如果有闻到异味的话,那赶快去洗吧!
仔细阅读洗涤标示。
不可干洗:干洗的化学剂会损坏布料及睡袋填充物。而且干洗费用较高,不划算。
使用滚筒式洗衣机或用手洗:搅拌棒洗衣机会对睡袋填充物造成不当的压力,而且容易扯裂外布及内里。无搅拌棒的滚筒式洗衣机是较佳的选择。
冷水清洗:使用弱水流及中性洗衣剂冷水清洗。不可漂白也不要用柔软精。
自然风干:羽绒睡袋风干的时间较长,须经常翻转和摇动以打散湿成一团团的羽绒。晾干后可置入烘干机,但是只能用冷风吹干!
绝对不要用熨斗整烫。
睡袋清洗步骤及注意事项:
-将睡袋浸泡在温水里,水温请勿高过摄氏30度。
-选用羽毛专用清洗剂。
-请轻轻搓揉拍打,不要扭转。
-洗净后,请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直至无肥皂泡沫为止。
-冲净后,稍将水分压出,并将睡袋平躺放置通风良好处做
-“阴干”处理。阴干过程里,请不断翻动睡袋,避免羽毛或各类合成纤维揪结影响睡袋膨松度。
处理过后之睡袋,可再放回睡袋储存袋或置衣间内以便收藏,并期待下一个假期的来临!
如何保养:
另外无论是羽绒睡袋或化纤棉睡袋,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尽量以宽松自由的状态保存,以保持羽绒和棉的本性,延长使用寿命,尤其是羽绒睡袋,尽量保存在专用的羽绒睡袋存储袋里(宽松透气的棉质袋子)。最后睡袋作为贴身的卫生用品,尽量避免相互借用。
中空棉睡袋和抓绒睡袋都可以直接洗涤,如果洗衣机够大的话也可以机洗。晾晒时尽量平铺或多处挂搭,以免过渡下垂。羽绒睡袋的洗涤方法:根据羽绒专家的建议,羽绒睡袋4年左右清洗一次即可。使用寿命约10到12年,可清洗3次。如果不太脏,可简单清洁,如用毛巾粘汽油清洁表面材料即可。户外运动中睡袋经常会比较脏,有更多的清洗次数。清洗方法如下:手洗或专业机洗。手洗用专用的羽绒洗涤剂浸泡,漂洗干净即可,不要过分揉搓,不要拧绞。如果想机洗,请交给专业的洗涤公司。清洗后风干或晾干,确认干燥后轻轻拍打,待其自然膨胀后存入睡袋存储袋。
羽绒睡袋洗涤忌用碱性洗涤剂,忌拧绞,忌火烤烘干。羽绒睡袋可和棉质的睡袋内衬共用,以减少洗涤机会,同时棉质睡袋内衬有帮助吸汗的作用。
七、使用睡袋的技巧:
不论你是使用新购的睡袋是相当的膨松与舒适或是以使用很久身经百战的睡袋如何让自己睡的舒服是第一要务,牢记:睡袋不会自行加温或加热,它只是减缓或降低身体的热量释出,最好的方式是身体储存更多的热能。
远离不良环境:帐篷座落於舒适的位置可以增加约30度的温度,营地不要选择於溪底,因为此处是冷空气聚集处,且不要扎营於山脊棱线,选择背风面或森林处或是运用露宿袋或挖雪洞的方式。
睡袋的蓬松度:新的睡袋因受到挤压於睡袋套内久,初期的蓬松度与隔热使用时会稍差较不暖,最好是搭好帐篷就摊开睡袋让它蓬松,当然时间誉久愈好睡垫的。
材质:每种睡垫的隔热系数均不同,它可以隔绝睡袋底层释出的热。能,不同的季节用不同的睡垫,如雪期最好选用全长含概驱体且实心的睡垫或是自动充气的睡垫,然後将背包,主绳或其它物品置於脚下。
完整防水性:任何潮湿的睡垫都会让人受不了且不舒服,若没有防水的睡袋套可用大型的垃圾袋取代,当帐篷泡水,湿的物品可置於内,外帐之间或内帐角落远离睡袋,恶劣天候,内帐会聚集水滴,所以帐篷的窗户须微开细缝让帐篷通风,当雨过天晴就须取出并晒睡袋,若是雪期则直接摊在帐篷内。穿足够衣物:高山向导曾说如果你睡觉不完全穿上全携带的衣服,代表你带太多衣服.最好带一顶帽子因为身体的热能有一半是从头部消散。
饱食:食物是燃料,睡前不要空肚或称空油库,睡前吃些高热量实物,同时充足的水份是对人体的代谢功能相当重要,当你感到疲累,睡觉时被渴醒,或当你想喝水要多喝水,每天的排尿次数约四至五次,尿液最好呈透明色,若是黄色代表身体依然呈脱水状态。
暖身:睡袋不会维持与制造热能,不要到营地就马上躜到睡袋内,太累与太冷的身体是无用的,吃好与足够的晚餐与热饮,然後在月光下漫步一阵,以不流汗为标准将身体暖和入睡才舒服不论使用何种睡袋於潮湿的环境依然会不舒服且保暖性差,不妨使用一个Gore-tex的睡袋外套,它能将身体的水蒸气向外透气,即使帐篷内凝聚少许水或住於雪洞依然舒适,但塑胶制品不会透气造成睡袋潮湿,一般睡袋的头部会较脏,睡袋最好用手洗,使用中性的清洁剂或专用的羽毛清洁剂,清洗过程不能有清洁剂残留於睡袋须清洗乾静,使用洗衣机的步骤繁复不建议使用,拧乾後须晾晒数日才能收,尤其是羽毛睡袋须不停的拍打不能让它聚成块状,活动结束,睡袋须马上吊著风乾,不要长期置於睡袋套内,会把羽毛或纤维挤压变形,最好置於一个大型袋内或衣柜内,尽量不要乾洗羽毛睡袋会将羽毛的天然油脂洗掉,除非送专门店。
有些方法可加强睡眠时的保暖效果:一定要使用睡垫;戴帽子;穿著长袖内衣裤;摄取足够营养及水份,保持睡袋、衣物干燥。
善待您的睡袋,使羽绒维持最佳的膨松度:平时将睡袋放入更大的收藏袋[或悬挂起来],置于干燥通风处。在就寝前1到2小时,先将睡袋摊开。
八、如何收睡袋
睡袋从保暖层材料上分有羽绒、中空棉、普通棉、抓毛绒等,我们大体上将它们分为羽绒和棉两大类。收叠睡袋无非是随意塞入和卷起来两种方式,由于材料的特性,它们的收叠和储存方式各不相同。
1.羽绒睡袋:
羽绒睡袋是通过羽绒的膨胀从而形成了空气保暖层来实现保温的。为了给羽绒提供充分的膨胀空间,专业的羽绒睡袋都是立体缝合,也就是说,睡袋的里料和面料不是直接缝合在一起,而是通过一个立衬来连接的。这样,睡袋内的空间就由一个口袋变成一个盒子,从而保证了羽绒的膨胀空间。
从上面的结构介绍可以看出来,无论你采用何种收叠方式,实际上都是将睡袋中的立体空间压平,所以对于羽绒睡袋,理论上讲你可以采用任意一 种收叠方式。不过,从我们的实际经验来说,随意塞入的睡袋较卷起来的睡袋有更好的压缩性。并且从理论上讲,随意塞入的睡袋折叠的部位随机性很强,不会因为长期的重复折叠使某一部位先老化;相反,卷起来的睡袋就会有较为固定的折印,使得它更容易出现老化的情况。不过,大家千万不要太严格,因为老化只是从理论上讲,在实际使用中,因为拉链损坏、被刮坏而导致睡袋不能使用的情况远比睡袋因收叠而老化的情况大得多。
另外,羽绒睡袋在长时间不用的时候,应该放到一个比原来的睡袋套大一倍的袋子里存放,以使羽绒不会因长时间压缩而影响蓬松度。
2.中空棉睡袋:
中空棉睡袋是随着人造纤维技术的发展产生的,它除了通过膨胀的纤维间隙来保暖外,中空的纤维内部也可保暖。所以它优于羽绒睡袋的是在打湿时仍可以具有部分保暖性能,但它的压缩性和重量不如羽绒材料,因此并不能全面替代羽绒制品。
与羽绒睡袋相似的是,大多数中空棉睡袋也采用立体结构,因而也可以采用两种收叠方式。这里我们不向您建议那种方式更好,相信您在使用中会渐渐养成固定的习惯。
3.普通棉睡袋:
普通棉睡袋的压缩性远远差于上两种睡袋,如果你采用随意塞入的方式,也许会比较辛苦。想一想您就会明白,随意塞入会产生很多间隙,压缩性好的材料会充分填充这些间隙,而压缩性不好的材料只能部分填充间隙,从而产生更大的体积。
对于普通棉睡袋这种压缩性不好的睡袋,我们建议您采用卷起来收叠的方式,不但可以轻松的放入睡带套,还可以节省一定的体积。
作者:
skidy
时间:
2007-11-7 12:28
标题:
浅释羽绒睡袋的技术参数与功能
在我们常用羽绒睡袋上,标有许多技术参数,这些技术参数是标明睡袋功能的重要说明,但由于购买者及使用者往往并不了解这些技术参数的含义,因此在购买和使用时往往会产生一些疑问和误会。对这些技术参数做必要的了解,能确保我们购买到真正适合自己使用的睡袋。睡袋的主要技术参数有以下几种:
1.温标:温标是表明睡袋的温度指标,温标分极限温度和舒适温度,极限温度标明的是睡袋使用极限温度范围,通常我们要观注的是舒适温度,它指大部分人使用该睡袋时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但要特别说明的是温标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往往只能做参考,例如一些出口欧美或欧美进口的睡袋所标温标略低,这可能与人种的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有关,一般来说西方人较之中国人更耐寒,所以在购买这一类的睡袋时,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做出适当调整。羽绒睡袋在同等保暖性质下重量最轻的睡袋,也是相对价格最贵的睡袋。
2.充绒量:也就是通常的说的含绒量。400g克绒指填充羽绒的本身重量品性,其值越高越好,一般说来温标在—20℃以下时要求克绒重≥900g。睡袋中充满的是鸭绒、鹅绒和鸭毛、鹅毛,如充绒量为70%,即指70%的绒30%的毛。羽绒的保暖效果主要来自细绒,而在同等条件下鹅绒的保暖程度略高于鸭绒,因此绒的含量越高,保暖性能越好,价格也越高。毛的含量不宜太高,太高会影响其保暖性,但毛是必须的,不然没有篷松度。由于绒的弹性差,所以含绒量高的睡袋在使用过后恢复篷松时速度较慢,因而没有100%的含绒量,只有充入一定量的毛才能使整个睡袋篷松、富有弹性。最高充绒量一般可达到90%,极个别的国外羽绒睡袋据说可达95%。
3.篷松度(fillingpow):指能够迅速弹起恢复的性能,以500指数以上为佳。
4.GDD指标:GDD是英文灰鸭绒的缩写。标明70/30时,睡袋中的填充的灰毛占70%,白毛占30%。一般认为白毛含油脂量好,灰毛含油脂较低,如北京、江西所产的鸭子多为白毛,如北京烤鸭,而四川所产的鸭毛多为灰毛。灰毛的优越性在于不易变质,含灰毛量较高的睡袋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不易变质或被虫蛀。另外使用者也会发现在使用GDD含量高的睡袋(也就是含灰毛量高的睡袋)时不会觉得燥热,感觉较为舒适,这是因为白毛较火燥,灰毛较保暖平和,因此GDD指标越高的睡袋价格也越高。
同样GGD则是英文灰鹅绒的缩写。
5.重量:指睡袋自身的重量,通常保暖性越强的睡袋充绒越多,重量也就相应增加,可根据目的地的温度及自身负重能力,自行掌握。
6.内衬材料:内衬材料通常要求200T以上为宜,因为如内衬材料指数低于200T,个别毛会穿出,一些比较好的睡袋常使用好的尼龙材料(如英国的Nylon Pretex P660MA)已确保不会有绒穿出的现象,这种材料轻且皮肤接触时感觉柔贴;睡袋外用材料:好的羽绒多采用防水透气材料,因为在一些极冷的地方,每当清晨起床时,帐篷内热气凝结而成的小水珠,常会溅到睡袋上,所以睡袋的外用材料要具有一定的防水性,确保睡袋的干燥。由于羽绒睡袋一旦潮湿,又不易干,这就会丧失保暖性能,所以必需使用防水透气材料做其外部面料。
7.从睡袋内部羽绒结构上讲目前国际上最新流行的是采用羽绒立体分仓式结构,以确保羽绒的定位性,且容易恢复其蓬松外型。
8.拉链应使用好的拉链,如YKK以确保经久耐用,现在一些高档睡袋在拉链拉合处已采用尼龙带缝边处理,以防止拉链在使用时发生夹布情况。
9.外型:吗眯式样在同样重量的睡袋中保暖性能最好;信封式则为宽松一些。10.其他:帽要小,以前的大圆帖这样既占重量又不保暖也造成体积增大;好的羽绒睡袋还考虑到了颈部的处理即加了一道颈圈,以确保热量从脖子处散发,这是睡袋功能上的一大改进。睡袋套通常也要求防水,最好能具有一定的压缩功能,这样便于压缩体积,携带方便。
目前我国已正式引入的意大利CAMP品牌睡袋,该品牌已经有113年的历史,为国际上最知名的高档品牌羽绒睡袋品牌之一。
作者:
skidy
时间:
2007-11-7 12:30
标题:
如何选择一条中意的睡袋
选择一个合用的睡袋一般说应注意几个问题:
1、睡袋的尺码
睡袋的尺码相对比较固定,且大小规格差异不大,成人睡袋的长度一般加头蓬210-235cm,信封式定宽上下均为80cm,莫名式一般上宽75-80cm,特殊型有做到85cm,下宽一般为55cm,选择睡袋的规格要依据使用者的身高、体围,一般睡袋总长应长于使用者身高40-50cm,宽度要依据使用者的体形,瘦者75cm就可以,胖者应不低于80cm的宽度,肥胖者可选85cm 宽度。
2、选择睡袋的温度范围
选择睡袋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根据使用环境和自己的耐寒度选择一个合适的温标。制式睡袋一般以四个不同的温度指数,标明睡袋的适用范围,其中四个温标分别表示:
A、舒适温度:标明睡袋可以使用的最高温度,在此温度下使用你不至于热得象洗桑拿浴。
B、目标温度:表示睡袋设计温度的上限,在此温度下使用你会感到比较舒适,但这个温度指会因人而异有华氏10度的差异。
C、极端温度:表示睡袋设计温度的下限,在此温度下,你可能感到不太舒适,但穿着保暖衣服可以安然进入睡袋。
D、危险温度:此温度下使用该睡袋可对您的健康构成威胁,非不得已不可使用,使用时应穿好所有的保暖衣物。
3、确认睡袋的材料和性能
目前市面上睡袋的填充材料主要有二大类:一是羽绒类,二是晴棉类。
羽绒类可区分为低绒睡袋和高绒睡袋。一般含绒量超过80%的可划入高绒睡袋,以下为低绒睡袋。羽绒睡袋的优点在于压缩性好、保暖性好、重量轻、体积小。但由于羽绒是靠膨胀保暖的,所以使用中压在身下部分保暖不很理想,使用时需配高档防潮垫。晴棉睡袋由于棉种不同,因而保暖指标差异很大。目前,市面上的晴棉睡袋填充材料有喷胶棉、含硅棉、仿丝绵、杜邦棉、普拉卡3D棉等。以300克/平方米填充为例,喷胶棉的保暖指标,目标温度在5度左右,仿丝绵在-5度左右,而普拉卡3D棉可以达到-12度的目标温度。高档睡袋一般都标有填充材料,低档睡袋则较少有标识。晴棉睡袋的优点在于不易受潮,优质晴棉保暖性亦很佳,但一般压缩性稍差些。
作者:
skidy
时间:
2008-3-3 16:28
http://www2.nsysu.edu.tw/Mountain/trick/cloth.htm
本文內容適合初級登山者參考,由本會理事賴錫欽撰述 (按: 是北縣山岳協會)
大綱:
保溫原理
睡袋睡墊
多層衣服的穿法及織品質料
身體各部所需之衣著裝備
《保溫原理》
人是恆溫動物,藉由身體對食物的代謝作用來產生熱量,以維持適當的體溫及活動
能力。大部分產熱的代謝作用發生於肌肉及肝臟。對於體溫的保持則是藉由身體皮
膚表面薄薄的暖空氣保溫層來達成。低溫、風、雨都會帶走這空氣層的熱量造成體
溫下降,如果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來抵抗,體溫持續下降則可能導致失溫或凍
傷。反之在高溫、悶熱或活動過度的情形下,體內所產的熱量如果散出不良,則可
能導致體溫過高造成中熱衰竭、中暑等熱病,這和失溫一樣會造成致命的傷害。要
保持舒適的體溫又要能便於活動的最佳方法就是穿衣服。
至於衣服要怎麼穿?我們可以在保溫原理裡看出端倪,並導出在登山界最流行的「
三層皮膚」穿衣法。另外在野外求生應用時也會有莫大的助益。在普通物理學中有
關溫度、熱及相對溼度的解釋可參考附註一~五。現在我們就以人體保溫及我們所
使用的登山器具為出發點來看看這些現象對我們的影響。對人體而言熱量係以
「汽蒸發」、「對流」、「傳導」及「輻射」等四種方式散入環境中。在溫和無風的
環境中「輻射」是體熱散失的最大因素(參考附註六)。
輻射熱無法以衣服做有效的阻絕,因為熱會由身體輻射到衣服上,再由衣服輻射到
環境中。企圖以具有反射能力的材質做衣服以達保溫目的,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太大
的成果。最近日本雖已研發出一種內含陶瓷的纖維衣料並聲稱具抗紫外線能力,但
尚未有成品出現市面上,希望這種具反射能力的衣物能早日出現以強化衣著系統。
事實上在登山作息環境中由輻射所散出的熱比其他途徑所散出的熱小很多,所以對
人體保溫影響不大。然而人在休眠狀態或在極冷的環境中,如果無法有效阻絕其他
散熱途徑時,輻射熱的散失依然會構成重大的影響。
求生紙、絕緣地布具有很好的反射效果且質地很輕又防水,在野外求生中特別有用
(運用方式另述)。水銀內膽式的保溫瓶其保溫能力比真空式保溫瓶更強。MSR
汽化爐的防風板及反射板同時使用可提高20%的燃燒效率。使用鋁箔睡墊時這下子
您該知道鋁箔面朝上才是正確的用法。
「傳導」屬於接觸性的熱傳遞,媒介體的比熱是相當重要的因素。當身體或器具與
岩、雪、地面等較低溫的地方直接接觸時,熱量自然會向較低溫處流去。在雪地從
事登山活動時,有時必須坐著為隊友做確保,此時即會產生極大的傳導性熱散失,
唯有嫺熟快速的動作才能減少體力虛耗。空氣的比熱極小可以有效的阻絕熱傳導。
膨鬆的衣服、睡袋可以在身體皮膚表層造成空氣保溫層,達到保溫目的。但睡覺時
身體下面的部分由於體重的壓迫而無法形成空氣層,所以要靠睡墊來撐開,以免身
體與地面直接接觸造成大量的體熱散失。在高山上(尤其是雪地上)很多人會有冷
得睡不著的經驗,但這並不完全是睡袋保溫力不足的關係,有些根本就是背部太冷
所造成的,所以只要改善睡墊即可解決。水的比熱不小所以衣服弄溼時體熱散失極
快。鋁的比熱大於鋼所以使用鋁製炊具在傳熱時有較佳的效率。
「對流」是體熱散出的主因,皮膚表面的暖空氣層會藉由對流跑掉並移入冷空氣,
空氣流動時或在較冷氣溫中會加速這過程帶走更多的熱量,即使在溫和的微風中亦
會喪失大量的熱。由空氣流動(風)所帶走的熱量與空氣流速的平方值成正比,所
以強烈的風所帶走的熱量是非常可怕的。這種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
的現象稱為「風寒效應」,參考附註七的公式我們可以算出當環境溫度為12℃時如
果吹著風速為每秒9公尺的風,則體感溫度只有0℃;也就是說相當置身於無風雨
而氣溫為0℃的環境中,由此可知防風的重要性。衣服是保溫的好方法,但真正扮
演保溫角色的是存在衣服纖維間的的靜止空氣層。所以選擇能形成較厚空氣層的衣
服就能減少較多的對流熱散失。防風外套可以防止風直接帶走這層空氣,增強衣服
的保溫性。野炊時有個擋風的東西自然可以增加燃燒效率。選個避風的營地住起來
也比較安全舒適。
「水汽蒸發」亦是體熱散出的主因,由於是潛熱的關係所以會帶走大量的熱,即使
在寒冷的環境中人體仍會持續的小量的排汗。當淋溼、落水、或大量流汗時造成衣
服潮溼的情況下,水不但會把衣服上的暖空氣層排擠掉使其失去保溫作用,因其比
熱較大所以會很快的經由傳導從身體上吸收很多熱,更由於水汽的蒸發作用會帶走
更多的熱量,如果還有強風來肆虐加速水汽蒸發,則在低溫下有立即凍斃之虞。雖
然不自覺的小量排汗及由呼吸(儘量用鼻呼吸,參考附註八)所造成的熱散失是無
法減少,但穿溼衣服及大量出汗則應極力避免,因為溼衣服所造成的熱散失為乾燥
衣服的25倍。然而在高溫、潮溼的環境下,身體能否有效的以排汗來散熱,則與熱
病息息相關。
要預防熱病除了攝取足量的水份和鹽份外,最重要的是辨認不利於熱散失的環境並
調整自己在該環境中的體能活動。不論何種散熱方式,溫差及散熱面積都是決定性
的因素之一。在睡覺時如果保暖不夠,皮膚先會變得較冷(降低與環境的溫差)接
著身體會自然採取蜷縮的睡姿(減少散熱面積並形成體溫共濟)。這是人體自然反
應機制(參考附註九),最主要是維持人體的核心溫度。如果仍無法維持核心溫度,
這時會凍得睡不著自然醒來,清醒時各種生理循環加速及不自主的顫抖會增加產熱,
並由於求生意志人會運用智慧想出各式方法來保溫,或逃離低溫環境。如果仍然不
足以維持核心溫度,則手腳部分會先被身體放棄(遭受凍傷),所有血液亦向身體
中心及頭部集中企圖維持生命到最後一秒鐘。另外我們從身材來看,對於相同體重
的人而言,高瘦者會比矮胖者容易失溫,也是由於前者的散熱面積較大的關係。還
有併指手套比五指都分開的手套保暖也是相同的道理。
水和食物也與保溫息息相關。身體產熱需要食物當燃料,較高的進食頻率(少量多
餐)能持續補充身體所需,這要比一天吃兩三次大餐更能預防體能下降。有經驗的
登山者常會在行進間不時的吃些零食來補充熱量,就是最好的証明。水份的補充則
是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之必須,但喝水要適量,太多的飲水容易造成大量流汗,
加速體熱發散及體能的流失。飲用水的溫度要溫和(最好與體溫相似)才能快速為
身體所吸收,太熱的水一喝馬上冒汗顯然是不智的,但如果喫的是冰水那也不好,
一來身體吸收慢、二來身體還得需付出額外的熱量把這些傢伙加熱到與體溫相等的
溫度,當然更忌諱吃雪或冰來止渴;在雪地裡應喝熱一點的水,可以增加體溫。
當我們看到隊友吃不下東西但卻又一味的猛喝水時(走沒兩步就想喝水而且看到水
就喝)這是很明顯的體力透支現象。如果放任其喝水只會加速體力惡化,此時應給
予適度的休息及流質食物(可沖泡些高醣類的飲料,助其迅速補充熱量)並限制喝
水。如果其體力仍無法完成預定行程只好提前紮營,並找出體力透支的原因,以免
隔天又重蹈覆轍。
人可以三天不吃飯但不可以一天沒有水,水份補充不足也是大問題,在大熱天及雪
地裡會有渴感消褪現象導致不自覺的水份補充不足。其實我們在排尿時注意一下尿
液的顏色即知,正常顏色應為淡黃色,深黃或橘紅時表示有脫水現象應自我警惕,
除了在行進間做少量的、持續的補充水份外,如果環境許可應在紮營後儘量多喝一
點水,當然泡茶聊天更好。
《睡袋與睡墊》
睡眠不佳或不足常會嚴重影響第二天的體力,而體力不好時又會降低判斷能力及反
應速度,進而造成登山安全問題,故如何獲得較佳的睡眠也是登山活動中重要的事。
個人習慣、行程安排、營地選擇與整理、寢具....等因素都會影響您的睡眠,本章
節僅就寢具之選擇與讀者作一些經驗交流。
登山露營之主要寢具不外乎就是睡袋與睡墊,當然比較講究的話還有睡袋內套及睡
袋外套(俗稱露宿袋)以下分別介紹之。
睡袋:由保溫原理可知保暖力係源自較厚之保溫絕緣層,故一定重量的睡袋其保暖
力是取決於充填材料的膨脹力、隔間方式及睡袋形狀;而睡袋的表布及裡布
則決定了睡眠的舒適程度。
◎關於睡袋的充填材料主要有羽毛、人造纖維及棉質... 等數種,無可置疑的優
良的羽毛最保暖但其價格也相對的昂貴,在國內購買羽毛製品時常可以看到吊
牌上標示著羽絨(DOWN)含量xx%,甚致直接強調是100 %的羽毛製品。但如
果您對於羽毛稍有認識的話,這種標示似乎不能真正顯示其品質,因為基本上
羽毛分為絨羽、扇羽及翼羽三種,其中扇羽及翼羽屬支撐材,而絨羽則屬於保
溫材是真正扮演著保暖的角色。由於保溫的需求,水禽通常有較發達的絨羽,
而某些種類的陸禽甚致沒有絨羽,當然生活在寒帶的水禽其絨羽又更高一級。
對於羽毛的採集季節、採集對象(水禽的年齡)及處理過程也是影響羽毛品質
的一大關鍵,所以若單以羽絨含量來評比其品質似乎沒有多大意義。
在國外常以「單位重量的膨脹體積」作為羽毛製品良寙的指標,其單位為「立
方英吋/盎司」,例如650的羽毛製品。這種評價方式有個好處,就是買方
根本不必去管什麼羽絨含量、什麼樣的水禽或處理羽毛的技術是否高超等,很
明顯的不管這一盎司的羽毛內含有多少比例的羽毛絨或羽毛扇,只要它能膨脹
到那種程度就代表它有多少保暖力,所以它算是一種比較合理的品質指標。
人造纖維的保暖力次之但具有抗潮溼及保養簡便的優點,人造纖維的種類繁多
其中以中空纖維及超細纖維較常用於高級睡袋。
棉質睡袋具有價格便宜的優點,但僅適合在低山露營時使用。
◎隔間是為了不讓充填材料在睡袋內跑來跑去,造成分佈不均影響睡袋的整體保
暖力。睡袋的間隔方式一般可分為單層隔間、單層隔間加覆布、雙層隔間、W
型立體隔間及箱型立體隔間... 等數種。單層隔間者在隔間之車縫處,其絕緣
厚度降為零,故體熱會由此處流失,常用於較輕或較不需高強保暖力的睡袋。
單層隔間加覆布,相當於一個單層隔間的睡袋加一個睡袋內套,對於單層隔間
的缺點有一定程度的改善。W型及箱型的立體隔間方式則徹底解決了隔間車縫
處厚度為零的問題。雙層隔間亦屬於立體隔間的一種,它是由兩個單層隔間的
睡袋組成,具有雙睡袋的觀念,但因其表布、裡布共四層故較重。
◎睡袋除了長短外還有各種不同的造型,其形狀主要有信封型、蛹型及人型三種。
我們說穿衣要合身而睡袋亦同,因為多餘的空間便需要較多的時間來對睡袋內
的空氣加熱,而且當您翻身時會造成睡袋內的暖空氣流動散佚,故以人型睡袋
最符合保溫需求。但某些人可能認為需要在睡袋內穿脫衣服或放置一些雜物,
則信封型睡袋有較大的空間,另外兩個相同的信封型睡袋還可以利用拉鏈結合
成一個更大的睡袋,這也是它特有的應用方式。
關於睡袋的長短,很不幸的由於量產的關係很難買到完全符合個人身長的睡袋,
一般市面上看到的成人睡袋其長度大約在180 公分左右。如果真的非常需要長
短合宜的睡袋,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自行動手修改。
◎睡袋的表布及裡布對於睡眠的舒適度影響頗巨。使用一般的睡袋常有悶溼的感
覺,這種狀況有時不是因為睡袋的保暖力太強所引起,而是睡袋的表布及裡布
的材質處理錯誤所致。睡覺時人體的代謝作用雖較低但仍會不斷的排汗,很多
人都會在起床時發現睡袋及睡墊間非常潮溼就是最好的証明。
由此觀之睡袋是需要適當的透氣,所以裡布不能有防水加工以免防礙透氣,而
且是越薄越好可以減輕重量。至於表布最好具有撣水性(防潑水處理)可免露
水濡溼睡袋。
◎長期壓縮會降低充填材料的膨脹性,所以不管是那一種睡袋在儲存時應令其自
由膨脹,不要為了整理方便或節省空間而將其壓縮在袋子裡。這對於所有的保
溫衣物亦相同。
選擇睡袋最重要的是看季節氣候及使用場合,來決定需要多少保暖力的睡袋。就季
節氣候而言,如以玉山北峰測候站為台灣高山之溫度指標:元月份的平均溫為-3.3
℃;七月份的平均溫度為 7.5℃,則全年無休的高山登山者需要準備兩個睡袋,即
春、夏、秋三季用保暖力可達 0℃的睡袋,及冬季雪地用保暖力可達 -10℃的睡袋。
至於一般郊山或平地露營則使用保暖力5~8℃的睡袋即可。切記,太暖或太冷的睡
袋是會讓人睡不著的。
或許您已根據季節氣候攜帶適當保暖力的睡袋,但有時天氣劇變非您所能預測。這
時睡袋可能睡不暖或睡得太熱,此時必須採取一些應變措施。當不夠暖時,您可以
先戴上帽子,然後將身上所有的衣物脫下(除了排汗內衣褲外),將它們蓋在身上
(即塞在睡袋與您的身體中間),如此可以得到體溫共濟及增加睡袋之保溫絕厚度
的雙重效果。如果這樣還不行,可以再把其他的衣物(保暖外套、備用衣物... 等)
拿來如法泡製,如此通常能增加睡袋之保暖力達4~5℃,這樣如果還不夠,則請等
「野外求生」篇再論。
若睡袋太暖時,通常第一步一樣是把身上所有的衣物脫下(除了排汗內衣褲外)放
到旁邊去,如果還太熱那只好由睡袋的拉鏈來調節了,通常雙頭拉鏈具有較好的調
節效果,因為它能令睡袋的下部開啟使腳部通風透氣,而上半身卻仍有適度的保暖,
這樣比較不易半夜著涼。
睡墊:如前所述,保暖力取決於材料所能造成的絕緣層厚度,由於身體的重量會壓
扁睡袋的底層,大大的減少了絕緣厚度,這時候最好有睡墊來補救睡袋底層所失去
的絕緣厚度。否則您的背部將會與地面十分親密,當夜暮低垂時地表會有強烈的輻
射冷卻,您會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冷流由地下竄入您的體內,這時如果您還睡得著那
真是服了您。
小弟我自認還沒那種抵抗力,故睡覺時都以睡墊伺候之。若依材質來分,常見的睡
墊有錫箔睡墊、泡棉睡墊及充氣睡墊三種,若依長度來分則有全身及半身兩種。錫
箔睡墊既薄且輕適用於夏山;泡棉睡墊及充氣睡墊可以依其厚度適用於各種天候。
一般而言充氣睡墊不但睡起來較舒服,且在摺疊攜帶上也比較方便,但泡棉睡墊沒
有刺破漏氣之虞,用起來頗為安心。
若純以保溫觀點而言,由於泡棉睡墊是由聚合體發泡而成,在其組織裡形成一個個
獨立的小氣室,這些小氣室裡的空氣無法互相流通,故無對流現象,而充氣睡墊裡
的空氣卻可以自由流動。所以對於相同厚度的睡墊而言,泡棉睡墊的保溫效果較佳。
睡袋內套及外套最初是因為羽毛睡袋保養不易,故以內、外套來保護睡袋以減輕保
養負擔。漸漸的內、外套有了其獨立的用途,尤以睡袋外套為甚,因為有防水透氣
材質的製品出現,使我們可以不必擔心在外露宿時露水或雨水會濡溼睡袋,因此大
家都稱它為「露宿袋」。其實露宿袋在帳篷內使用也不錯,尤其是睡在外側的兩位
同伴,他們的睡袋常會被露水濡溼;有時連續的天候不佳,營地積水時使用它您一
樣可以安睡到天明。另外它也會降低對流作用增加睡袋的保暖力。至於睡袋內套除
了可以避免自身汗漬弄髒睡袋外,也可以用來增加睡袋的保暖力;或在某些場合單
獨使用以替代睡袋。
《多層衣服的穿法及織品質料》
穿得多不一定暖和,正確的衣著才能帶來輕暖舒適及方便活動。關於穿得輕暖我們
可以從保溫原理中了解到就要作到:
#迅速隔離汗水減少汗水直接在皮膚表面蒸發,
#加厚空氣保溫層,
#防止風及雨水帶走空氣保溫層。也就是排汗、絕緣及防風雨。
關於方便活動由於山上天氣多變,所以衣著要能穿脫方便以適應天氣變化。而「三
層皮膚」穿衣法最能達到這兩點要求。
第一層皮膚:排汗層,通常為長內衣褲。此層衣物需通風良好,以保持身體涼爽、
不悶熱。所以必需要求衣服的纖維本身不吸水以得快乾的特性;並且毛細現象要強
以便迅速將溼氣及汗水吸到衣料的外層表面,使得汗水不會直接在皮膚表面蒸發;
因此不會使皮膚因水汽蒸發而冷卻,另以輻射的觀點而言在顏色方面宜用淺色,可
減少輻射熱的發散。在一天中較熱的時候或活動進行中可以直接穿著長內衣褲外加
一件短褲即可,當天氣轉涼或休息時再添加衣服。
第二層皮膚:絕緣保溫層,以加厚空氣層為主。此層衣物需能聚積乾燥空氣以造成
空氣保溫層,聚積的空氣層越厚保暖的效果也越好。幾件輕而寬鬆的衣服比單一件
厚重的衣服來得保暖,因為空氣保溫層較厚之故。且多件穿法較具變化性可依照氣
溫和活動的程度作不同的搭配,以台灣山區而言兩件薄的PILE應比一件厚的PILE來
得適用。在質料要求方面為材質本身不吸水、材質聚積空氣的能力高及壓縮性好(
即膨鬆性強)。此層衣物常位於衣著系統的中層或外層,以輻射的觀點而言宜用深
色;但以登山環境而言宜用色彩鮮艷者,以方便別人從遠方辨視。
第三層皮膚:防風雨層,以保住絕緣層的效果為主。請參考保溫原理中的「對流」
及「水汽蒸發」的說明。此層衣物必位於衣著系統的最外層,在顏色方面宜選用色
彩鮮艷者,以方便別人從遠方辨視。選擇防水透氣材料製成的防風雨層不但可以防
止風雨的侵襲更可以使身體蒸發的水汽排出,大大的改善外面溼裡面也溼的狀況。
不過不要幻想成裡面完全不會溼,因為它透氣的速率有一定,當它來不及把水汽排
出時裡面一樣會溼。
普通的雨衣雖然會使裡面因流汗而潮溼悶熱(汗水由身體排出溫度跟體溫一樣),
但總比不穿雨衣而淋溼好,因為至少它阻擋了風及低溫雨水的直接侵襲。
織品質料關係到衣服的適用性,所以認識它將能使你的衣服用對地方且發揮最大的
效能,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織品質料以供參考。文中提到的適用與否皆針對目前台
灣的登山環境而言,如果使用於其它地方則又另當別論。
〈一〉棉(COTTON):
棉質的衣服在乾燥時穿著很舒適,但它的吸水力很強,所以受潮後會喪失絕緣保溫
能力而且不易乾。然而在炎熱的氣候下,棉質衣服通風良好很能幫助身體散熱,把
衣服弄溼扭乾後再穿在身上可以幫助身體冷卻,所以棉質衣物適用於乾燥炎熱的地
區。但登山時由於氣溫垂直遞減(參考附註十)及天氣變化大,縱使炎炎七月天亦
不宜使用,美國登山者常稱純棉衣服為死人穿的衣服,所以在進行登山活動時還是
不用為妙。
〈二〉絲(SILK):
絲質的衣服也容易吸收水份,但比棉好一點,也比較快乾。和棉質衣物一樣適用於
乾燥炎熱的地區。
〈三〉羊毛(WOOL):
在天然材質中算是比較適合登山用的,由於富含羊毛脂,在受潮後僅吸附少量的水
份,在保溫、快乾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適合製做絕緣保溫層的衣物。但在台灣看
到的羊毛製品大都為脫脂羊毛做的,所以必須確定是否為非脫脂純羊毛製品,否則
效果將大打折扣。
〈四〉多元脂(POLYESTER)、壓克力(ACRYLIC)和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
稱PP)等人造纖維
具有質輕、不吸水和快乾的特性。當它潮溼時水份雖會附著在纖維組織間的空隙中,
但是大部分附著其上的水份都可以擰出。所以上述纖維製成的衣物即使潮溼亦相當
保暖、快乾而且清洗容易,足以取代羊毛製品,適合製造長袖內衣褲和絕緣保溫層
之衣物,其中聚丙烯因其毛細現象特別強,最適合
用來製作排汗層之衣物(即長袖內衣褲)。
〈五〉派爾(PILE):
派爾不是指一種材料的名稱,而是一種特殊的編織法製成的一類產品。其原料可能
為多元脂、壓克力或聚丙烯等單一材料或是數種材料混紡而成。經過特殊織法作成
布再經刷毛處理,摸起來毛茸茸的非常膨鬆,故能造成厚厚的空氣保溫層。由於材
質輕、不吸水和快乾再加上特殊織法能造出膨鬆效果,故遠優於羊毛製品極適合當
做絕緣保溫層的衣物。
〈六〉羽毛(DOWN):
羽毛仍為目前最輕最保暖的材質;可壓縮性亦最佳,即打包後體積小而且解壓縮後
能迅速恢復膨鬆的狀態形成厚厚的空氣保暖層,所以它是寒冷天氣下最佳的保暖物。
適合製做需強大保溫能力的用品如外套及睡袋等。但是羽毛一但溼透便喪失保暖絕
緣的特性而且不易乾燥,所以在潮溼的天氣下並不是很好的選擇。另羽毛製品的清
洗也是一大問題,最好使用專用的清洗劑而且不能使用洗衣機清洗或脫水。
〈七〉中空纖維(SPUN SYNTHETIC FILAMENT):
中空纖維的材質類似多元脂,但是每一根纖維都是中空的(也就是管狀的),目前
有單孔、四孔及七孔等多種型式。其保暖力來自纖維孔中的空氣所以越多孔其保暖
力越佳質量也越輕。雖然它的保暖力及壓縮性都略遜於羽毛製品,同時也比較重。
但它受潮後仍具有相當好的保暖能力;在清洗方也很容易只要以中性洗潔劑清洗即
可,所以特別適用於潮溼的天候。適合製做的產品與羽毛製品相同。
〈八〉尼龍(NYLON):
尼龍數量不會比雨水多;溫度也比雨水高;而且它不透氣所以絕對防風,故尼龍雨
衣仍具相當好的保護效果。另一種常見的 PVC雨衣因強度較弱在此並不建議使用。
〈九〉GORE-TEX:
防水透氣布最適合用來製作防風雨層的衣物,而GORE-TEX為第一個在市面上銷售的
防水透氣風雨衣的品牌,使得它成為防水透氣的代名詞,但它並不是唯一的防水透
氣的品牌。其實還有其它材料也具有防水透氣的能力只是名聲沒它大而己。一般的
觀念裡防水與透氣本是互斥的東西,但GORE- TEX 卻實現了防水與透氣的相容,對
登山者而言真是一大褔音。GORE-TEX是一種微孔式的衣料(每平方英吋約有90億個
孔),微孔孔徑的大小是水分子團的2萬分之一所以它能防水;但卻是水蒸汽分子
的 700倍使水蒸汽能很容易地通過所以它能透氣。不過它並非十全十美,在劇烈活
動下身體所排出的汗氣可能會超過其透氣負荷,以致未及排出的汗氣會在衣內凝結,
一但在衣內凝結則會防礙透氣使得透氣效果打折扣;另在防水方面亦有一定限度當
降雨強度超過它的防水等級時則可能出現滲水情形。大多數的防水透氣製品都需要
小心保養,當雨水不再成水珠狀從衣服表層滑落時衣服便需要清洗,晾乾後再以防
潑水劑均勻噴灑。以經驗而言最好不要常洗,因為不當的洗濯常是造成損壞的主因。
附註:
註零、本文參考下列書籍:登山醫學、普通物理學、大氣科學、大學化學、大氣、
邢天正登山講座、健康世界、MOUNTAINEERING 。
註一、「熱」是一種分子運動的效應,所有物質均由無數的小分子所組成,這些分
子均在快速、不停的做不規律的運動,由於彼此間的摩擦、碰撞及震動因此
產生了熱;它也是一種能量的形式。分子運動越快熱能就越大;反之則反。
註二、「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實際的冷熱程度。雖然它並不是能量的本身。然而
我們可以把溫度高低看成表示物質中每個分子具有的能量大小。因為物質所
含的熱量為所含分子能量的總和,所以溫度高並不代表熱量多,體積也是決
定因素之一。就像小老鼠的體溫比大象的體溫高但大象所含的總熱量絕對比
小老鼠多。
註三、「顯熱」及「潛熱」:「顯熱」是在物質三態中僅改變物質的溫度,而不改
變其形態的熱;亦即一物體因吸熱或散熱而引起溫度的改變者。而「潛熱」
則是在物質三態中僅改變物質的形態,而不改變其溫度的熱;亦即一物體因
吸熱或散熱而產生形態的改變者。一般而言潛熱的影響常大於顯熱,例如:
一毫升的水升高1℃所需的熱量為1卡;但一毫升的水變為水蒸汽所需的熱
量卻為 580卡。一般環境下,人體熱量約有三分之一藉水汽蒸發散出。
註四、「熱」的傳播途徑可分為傳導、對流、輻射三種:
a.「傳導」係熱量藉由媒介物的分子震動將熱能由高溫(分子震動快)的一
端傳向低溫(分子震動慢)的一端,直到兩端的溫度一樣為止,屬接觸性
的熱傳遞。單位時間內傳導熱量的多寡視距離、接觸面積、溫差及媒介物
的比熱而定。
b.「對流」係熱在傳播時因媒介物為流體時特有的現象。由於流體受熱時會
膨脹、密度減小、比重變輕而往上昇,較冷部分的流體因密度大比重亦大
而下降補充上昇的部分,待其溫度升高後再行上升,如此互相交替即形成
熱之對流。單位時間內對流熱量的多寡視該流體之比熱、黏稠度、對流面
之面積、流速及溫差而定。如果該媒介正在快速流動的狀態,則經對流所
傳遞的熱量將大大的增加。
c.「輻射」係以波動(對人體而言屬紅外線所以看不見)的形式來傳遞熱,
不需任何媒介體即可將熱能釋入環境中。輻射熱以直線傳播,影響其傳播
的因素為溫差、物質本身的透明度、表面的光滑性及顏色。若物質愈不透
明則輻射熱越難穿透,表面越光滑、顏色越淺則愈能阻止輻射熱之傳遞
(也就是反射愈好)。在有雲的夜裡比滿天星斗還溫暖,就是雲會將部分
由地面輻射出的熱反射回地面的關係。
註五、「相對濕度」通常用來表示潮溼程度,為影響水蒸發速度的要素。相對濕度
越低越容易蒸發。在一定的溫度及壓力下單位質量乾空氣所佔空間能含之水
汽量有一定的上限,當達此上限時空氣中的水汽呈飽和狀態,水便無法蒸發
成為氣體形態,溫度提高時這個上限也會跟著提高,反之則降低。也就是說
高溫空氣比低溫空氣能包含更多的水汽。夏天的夜晚由於溫度降低使得空氣
中達到飽和所需的水汽減少,而多餘的水汽便凝結成露水。溫度降到水汽凝
結的那一點的溫度就稱為露點溫度;另外地形雨也有相似的情況,飽含水汽
的氣塊被風推到高地時由於氣溫下降使得水汽凝結而降雨。相對濕度的大小
影響流汗之蒸發甚巨,當環境潮溼到相對濕度為百分之百時,人體已無法憑
藉汗水蒸發來散熱,這時特別容易發生熱病。台灣高山在稜頂附近由於氣候
之分佈及少森林植被之故,夏季溫度雖高但濕度低,所以只要身體健康應不
容易發生熱病;反倒是中級山恰在森林植被下,夏季常有高溫潮溼的情況,
此時應多預防熱病之發生。
註六、在溫和無風的環境中人類體熱(休息狀態)經由各途徑散失所佔比例:
輻射→40% 對流與傳導→30% 蒸發→20% 呼吸→10%
由此可以看出睡眠時除了找個避風的場所外,保住輻射熱也是很重要的。如
果在野外運動則風雨及汗水是免不了的,那時對流及蒸發就成了散熱的主力
佔八成以上。
註七、風對身體散熱的影響可由此公式:
體感溫度=氣溫-4×√(每秒風速) 看出端倪。
依蒲福風級表,風速9m/s是五級的清風只會使內陸水面有小波或有葉之小樹
搖擺,這在山上只能算很小的風,卻能使體感溫度低於氣溫9℃之多。一般
高山上的平均風速都比這大得多,由此可見防風的重要。為何風會有如此大
的影響力,主要是它會加快「對流」與「水汽蒸發」的散熱速度。風與對流
的關係如主文所言不再贅述;風與水汽蒸發的關係導因於它會帶走水面表層
溼度較高的空氣,填入較乾的空氣,使得水面的溼度及水汽壓都降低所以水
容易蒸發。風越大水汽壓越低蒸發也越迅速。
註八、鼻是呼吸系統的第一道關卡,能直接改善吸入空氣的溫度、溼度及清潔度。
它的組織結構複雜且精緻,無時不在執行著進出體內之空氣的過濾及熱量、
溼度的交換工作。當乾冷的空氣吸入鼻子時鼻黏膜便會對這空氣加熱、加溼
以減低乾冷空氣對肺部的直接衝擊,當然對鼻黏膜而言因為是損失熱及水份
所以變得較冷、較乾。然後這空氣經氣管到達肺部繼續被加溫、加溼同時在
肺泡中進行氣體交換。交換完畢後這空氣之溫度約與體溫相似並且有相當的
溼度,然後再經氣管及鼻子排出,經過鼻子時由於空氣之溫度及溼度都高所
以反而會對鼻黏膜加熱、加溼,這相當於回收部分的熱量與水份,這就呼吸
與鼻子的大概關係。當然用嘴也可以呼吸但嘴巴完全沒溫度及溼度的交換功
能,所以用嘴呼吸時不但沒有過濾空氣的作用並會散失較多的熱量及水份;
同時對肺部也不好。有慢跑習慣的人應很容易發現用嘴呼吸在跑完後不但比
較渴也比較累,而且距離越長差得越多。登山屬於長時間的耐力運動更應用
鼻呼吸,當體力不濟時如果還硬衝常會弄得氣喘如牛張著大嘴呼吸,然後很
快就掛了。此時應放慢腳步閉上嘴巴重新調整呼吸,調到不喘的程度然後維
持著,那麼你還可以撐很久很久。
註九、人體對溫度的自然反應機制是很奧妙的。求生意志雖是人類有意識自我保護
的最後一道防線,但生理之自然反應機制在此時亦會作出對生存最有利的反
應。人處於高溫環境時皮膚微血管會擴張,讓較多的血液循環到表層以幫助
散熱,另一方面則會增加流汗藉水汽蒸發加速散熱。持續高溫或太潮溼的環
境下身體散熱不易(超出身體所能忍受的極限),即使大量流汗也不容易蒸
發,此時就容易會發生中暑或中熱衰竭,如不趕緊加以適當處理嚴重時可能
喪命。相反的如果處於低溫環境則會自主的運動或不自主的顫抖來加速代謝
作用增加體溫。
如果還不行那第二步就是收縮皮膚微血管以減少血液流到表層去散熱,但頭
部及臉部的血管並不收縮,所以越是低溫越要注意頭部保溫,由於皮膚組織
的溫度下降使與外在環境之溫差減少,也會減緩熱量流失。這些溫度較低的
組織會形成保護層限制了身體核心溫度的散失。人體的手腳部份屬於瘦長結
構,其表面積與體積之比,比身體軀幹部份大得多,所以比較容易散熱,當
溫度太低且自身產熱不足時由於大量的皮膚微血管收縮(所以手腳部位容易
遭受凍傷)血液自然集向腦部及身體中心以維持核心溫度。
由於核心溫度得以維持,使得大部分的主要器官能維持正常運作,所以縱使
手腳遭受凍傷人依然能運用智慧逃離低溫環境。
註十、大氣層大概可以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氣層及增溫層。人類的活動大都在
對流層以下,對流層厚約十公里,所有的大氣現象幾乎都集中在這裡。這層
空氣的主要特性為:空氣有顯著的垂直運動、下層有豐富的水份、風速從地
面向上增大、空氣溫度近乎向上均勻遞減。最後一項就是高山比平地冷的原
由,氣溫垂直遞減的程度約為每升高一千公尺降低攝氏6℃,以平地如為
30℃來說標高3600公尺的排雲山莊大概也只有8、9℃,入夜之後當然更冷,
所以縱使是夏季登山亦不可少帶PILE之類的保溫衣物。氣溫垂直遞減主要是
由於空氣溫度大都來自地球本身,雖然太陽輻射是地球能源的主要來源,但
它的波長較短,空氣難以直接吸收,反倒是地表吸收太陽輻射後溫度增高,
直接加熱接近地面的空氣;並且會放出的二次輻射,因二次輻射的波長較長
故較易為空氣直接吸收,所以說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然而在夜間由於地面
有強烈的輻射冷卻並且沒有太陽加熱地表,使得離地面十公尺高以下的空間
產生了強烈的逆溫層(越接地表越冷),這也就是入夜後地表特別冷的原因,
站在此逆溫層內在極端的情形下從頭部到腳部溫度可能降低達10℃之多。
《身體各部所需之衣著裝備》
氣象因素是衣著系統的基本考量,通常可由季節氣侯特性(例如雪期或颱風期等)、
近期天氣狀況(天氣預報是很好的依據)及區域天氣特性(例如該山區多霧或多雨
等)等三方面來考慮。個人生理特性也是很重要,有些人對冷的耐受性較佳;而有
些人則對熱的耐受性較佳,在攀登珠峰的基地營附近,很多歐美隊員在好天氣時常
穿短褲到處走動,而台灣隊員仍是羽毛衣裹得緊,所以就算是在相同的登山環境下
個人的衣著需求還是會有所出入的。認清別人合用的東西我們不一定適合更不要盲
目追求流行。有了以上這些考量,再依據保溫原理、多層衣服的穿法及織品質料做
最適當的選擇,就大致不會錯了。
※頭部之衣著裝備 → 帽子
頭是人體所有神經的總中樞;綜理生理及心理所有的運作,其重要性不待言述。尤
於腦部運作時代謝率高需要非常大的能量,所以必須有足夠的血液循環來維持其機
能。當身體其他部位有衣物保護遮蔽時,未受保護的頭部有如一熱輻射源。根據研
究顯示:溫度在0~-20℃時身體的熱量會有40%從頭部散出;-20~-40℃時則佔60
%;-40℃以下則幾乎是100%由頭部散出。為什麼會這樣呢?就如前文所提及人體
受寒時大部份的皮膚表層微血管會收縮以減少血液流量降低體熱散逸速度,但有一
個地方例外就是頭部,它不但不收縮反而會擴張微血管增加血液流量,這是為了維
持腦部正常運作所需的溫度。古云:「腳冷快戴帽」正是說明了為增加手足部的血
液循環越是低溫的環境越須注意頭部的保溫。相反的如果在高溫的環境下則須注頭
部的散熱,環觀世界各地生活在高溫環境的人通常較為慵懶,在美國常稱懶惰的人
為「慵懶的南方人」,其時不是南方人天生懶惰而是天氣使然,因為在高溫地區要
躲避熱害最佳的方式就是降低白天的活動量,因此造成這種為了適合生存的生理基
礎。所以說當過熱時頭部是首先需要露出散熱的部位,過冷時頭部是首先需要遮蔽
保溫的部位。
對頭部可能造成傷害的環境因子,除了外力撞擊外首推氣溫、雨水、風及太陽輻射,
動物攻擊較少列入考慮。帽子的主要功能為保溫、防風及防曬,尤其對於防風很多
人可會因炎熱而疏忽,結果在吹了一整天的風以後常導致頭痛體能下降等,至於防
雨則交給雨衣,登山的人最好能視各種不同的環境使用不同的帽子,綿製的帽子多
用於防曬及防風,搭配頭巾使用時可以同時遮蔽頸部、耳朵和臉部,不但防曬;還
可以防止在密林中鑽行時枝、葉等異物經由衣領處掉入身上。目前市面有一種防曬
帽就是這兩者的結合,其形狀類似於二次世界大戰日軍部隊在東南亞作戰所用的軍
便帽。其實頭巾單獨使用也不錯,例如攀岩族為防止頭髮遮蔽視線的包頭形式(類
似急救的頭部包紮);山行者為防範風吹襲太陽穴或吹散頭髮的簡易環綁方式,這
些用法都是既實在又帥氣。另外在炎熱的天氣下還可以將頭巾弄溼繫於頭部幫助散熱。
在寒冷天氣下應選用保暖力強且防風的帽子,例如羊毛、PP、PILE、羽毛等製品。
如果方便不妨考慮帶兩頂,因為多帶一頂帽子相當於多帶一件毛線衣,而且帽子重
量輕、體積小。以台灣而言少有超過 -20℃的氣溫,所以在雪期登山筆者對於頭部
的保溫常採用PP頭套加一頂高所帽,高所帽有小小的前方帽緣不會遮蔽前方視線;
而在側方及後方則有較長的帽緣,寒冷時可把側方及後方的帽緣放下可以防止臉部
及頸部受寒,太熱則可把帽緣捲起。不論冬夏如果在野外露宿的話,一頂保暖的帽
子是必須的。輕便的雨帽或斗笠於暖和天氣時是很有用的,它不但可以保持頭部乾
燥亦可使不受雨衣遮蔽的頸部有良好的通風效果。至於外力撞擊的防範最主要是第
一在行進時不要老低著頭走路只顧看地面的起伏而忽略了前方及上面的樹幹或岩角;
第二在可能的落石地形最好小心快速通過,前行人員應避免踏落石頭以免殃及後面
的人;第三是帽子的前方帽緣不應太大以免遮蔽視線或防礙眼睛餘光的運用。當然
如果能像本會的某些前輩一樣不論大山小山都習慣戴岩盔上山最好。
※上半身的衣著裝備 → 衣服
軀幹的保護從穿著適宜的內衣開始,內衣的主要功能為排汗、快乾及柔軟舒適。所
以其材質必須柔軟(觸感佳)、毛細現象要強(能排汗)、具伸縮性(能貼身故能
使吸汗面積達到最大)、維纖本身不吸水(能快乾),目前的人造材質PP或
POLYESTER 等不但具有上述特性且保溫能力也不錯,所以很適合用來製作登山用內衣。
內衣的型式有長袖、短袖、圓領、高領、高領半開衿…等多種並有厚薄及顏色之分。
在顏色方面選擇一件淺色內衣是很明智的抉擇,淺色不論吸收熱量或輻射出熱量都
比較慢。當你熱得需要脫上衣時,你將會發現在陽光曝曬下穿白色內衣要比黑色或
深藍色舒適。在型式的選擇上筆者建議依據加法原則應使用一件薄的圓領長袖及一
件薄的高領半開衿長袖,如此在排汗保溫的程度上可以有三種安排。至於女性的內
衣除了同樣具有排汗保溫的製品外,尚有專門為運動量不同而設計的各式運動型內
衣,在顏色方面如有下水之虞可以考慮避免選有白色的。
第二層的衣物以絕緣保溫為主,在寒冷的天氣下可能要帶好幾件絕緣層衣物以禦寒。
由於純綿的衣物一旦潮溼後便失去保溫能力所以盡量不要在山上使用,其他如羊毛
襯衫、PILE、羽毛衣、中空纖維外套等則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層衣物必須夠長以便
衣襬能塞進褲子或蓋在褲子外面,因為上衣及褲子間的間隙易造成熱量散失。同樣
的高領衣服則可以防止熱量從頸部散失,測試結果顯示有高領的衣服可以使其保暖
力多1~2℃。在行進的過程中羽毛衣或保暖力較高的外套可能不需要,但在露宿
或紮營時就非常需要;不過依據筆者的經驗在台灣山區兩件薄的PILE是不錯的組合
在一般的情況下可以取代羽毛衣在紮營時使用。
第三層的衣物以防風雨為主,在所有衣物外面需要一件尼龍或其他質料的外套以供
防風雨之用,理想的風雨衣是防風、防水而且透氣。雖然GORE-TEX風雨衣是一件很
好的選擇,但因其透氣所以當絕緣保溫層不夠時就沒有穿機車雨衣來得保暖(因為
有蒸氣阻絕作用)而且價錢相差懸殊,應再配合個人經濟狀況來考量,若選用機車
雨衣那麼建議您再帶一件輕便的風衣它能讓您在山上受到更多的保護。其實透氣在
某些場合不是很需要的,例如在乾燥嚴寒地區使用蒸氣阻絕系統(註一)時或是溯
溪攀登時。
不論選擇的風雨衣透氣與否適用才是最重要的,當你選購時必須注意一件好的風雨
衣應有下列之特點:
〈一〉尺寸須夠大,以免絕緣保溫層衣物受到擠壓而影響空氣絕緣層之厚度,或使
行動受到束縛。
〈二〉兜帽部份必須具有帽緣、領緣和鬆緊拉繩的設計,才能防止雨水滴入避免使
臉部和頸部潮溼。兜帽也必須夠大足以容納一頂帽子或頭盔;但不可影響眼
晴左右餘光的視線。
〈三〉車縫處需做防水處理,最好能在所有車縫處貼黏防水膠帶。
〈四〉若使用拉鏈則齒要大及防水耐用,並具有保持拉鏈乾燥的蓋布。蓋布應具有
扣子或快速黏扣才能將拉鏈密封。
〈五〉口袋必須有口袋蓋以防止雨水滲入,並能方便在手戴手套及背負背包時取物。
〈六〉衣襬長度須足以覆蓋臀部,在腰部應有鬆緊拉繩才能使衣服配合內部的穿著
調整到合身的程度;衣襬亦應有鬆緊拉繩才能使衣襬密封防止風雨由下方灌入。
〈七〉袖口應設計有袖扣或鬆緊帶或快速黏扣,使其能固定在手腕的部位。
〈八〉在肩部及肘部最好能有耐磨補強。
較高級的衣服還會考慮通風性,也就是在衣服前面、腰部、腋窩、兩側和袖口都有
可以調整大小的開口,可以打開通風或關閉保暖。其實在簡單即耐用的原則下那些
沒有拉鏈的套頭式(並非小飛俠式)風雨衣雖然穿脫不方便但比較沒有漏水、拉鏈
故障的困擾,也是可以列入考慮。
※下半身的衣著裝備 → 褲子
在山野行進時下半身的運動量遠大於上半身,爬山有點像行軍都是要花很長的時間
在走路,穿著不合宜的內褲不但行走時不舒服嚴重還會造成燒襠(磨傷襠部大腿內
側的皮膚,導致抬腿走路非常痛苦),所以更要注意舒適及貼身的要求。以目前而
言內褲之材質仍以PP及POLYESTER 較佳,如能與 LYCAR(註二) 或 SPANDEX 混紡則
能加強其伸縮性。內褲長短之選擇,在寒地或雪期登山時由於身上穿的、戴的裝備
很多應避免重覆穿脫,況且在暴風侵襲下根本沒有穿脫的機會,所以此時長內褲己
不是選擇性的衣物而是禦寒衣物重要的一環。
在非雪期登山則可選擇長內褲加短外褲或短內褲加長外褲,但在密林、灌木叢、荊
蕀或芒草多的地方穿行如果穿著長內褲加短外褲則因內褲容易被勾破比較不適宜。
第二層(絕緣保溫層)褲子必須寬鬆有彈性以利於行動,目前以POLYESTER 、羊毛、
羊毛/POLYESTER混紡等材質較適合,這些材質最好能經強化處理並使用較細密的織
法才能防風、耐磨。在較涼、潮溼的天氣時PILE是明智的抉擇因為PILE在潮溼後仍
具保暖性,然而PILE在大一點的風吹襲下感覺就像沒穿褲子一樣所以必須搭配有防
風能力的褲子或是使用具有防風外層的PILE褲子才能改善這缺點。外褲的型式也很
多,短褲通常不列入考慮(除非配合長內褲),七分褲是不錯的選擇,兩側有拉鏈
的全開式褲子即使穿登鞋也能直接穿脫,腰部用鬆緊帶的褲子雖然很簡便但在溯溪
時小心褲子不要被水沖走。依據筆者的經驗一件路邊攤的運動褲(材質為 POLYESTER)
在非雪期的台灣山區己經很好用了,但在雪期則略嫌單薄。 [按: 轉貼者亦有同感.]
在此強調穿牛仔褲上山是最不智的,縱使現有所謂的彈性牛仔褲但因其主材質為綿
所以仍然不適合在台灣山區使用。
第三層褲子必須能提供防風及防雨,其用法及選購要點與風雨衣類似。有種連身吊
帶式的防水透氣雨褲主要是用於冰雪攀登,因其設計遮蔽了身體的大部分可使雪不
致在腰圍溶化而弄溼了身體,但其通風性並不好所以不適合平常使用。另在從前有
一種只有兩隻褲管而無褲襠的雨褲,它能防止腿部被淋溼而未遮蔽的襠部及臀部必
須靠長雨衣的下襬來防護,雖然這種雨褲很輕而且通風但在許多情況下都會失效,
例如風雨較大時、行走在草叢密林時;還有就是行走時由於兩腿內側的褲管會互相
踫撞或摩擦導致部分雨水由下往上爬其結果還是溼,所以選擇這種雨褲也不是很恰當。
※手部之衣著裝備 → 手套
手、足部是肢體末端血液循環較差且其表面積與體積之比很大容易失溫,若保護不
當很容易遭受凍傷或其他傷害。幸運的是台灣氣候溫和在非雪期登山一雙普通的綿
製工作手套即可應付自如,而且是保護重於保溫。但在雪期登山由於氣溫低且潮溼
(台灣下的雪通常較潮溼)此時要特別注意防潮及保溫的問題,以下針對雪期登山
之需求來說明。
在大部分非技術攀登的場合只要在防水手套內加戴一雙PILE、厚PP或厚羊毛的手套
就相當夠用了。不過在手套受潮時PILE或PP的製品遠優於羊毛製品因為它可以快速
擰乾並維持其絕緣保溫層;羊毛一但溼透保溫效果即受影響,所以要記得多帶一雙
內層手套(如果沒有多帶萬一在緊急時襪子可以當成手套使用)。內層手套的長度
應及於腕關節。外層手套在手掌部位應選用防水或防水透氣等材質製品,在手背部
位最好能選用防水透氣的材質製品。外層手套的長度應與風雨衣的袖子重疊10~15
公分,且手套口有鬆緊帶或快速黏扣才能緊束於前臂上。
在技術攀登的場合由於環境比較惡劣且需時常操作攀登器材,所以除了上述的保溫
防潮的保護外應再注意手套的分指形式及外層手套的手掌部位最好有防滑、耐磨之
處理,如此便可以改善戴手套操作攀登器材的不便。在岩攀或雪攀時有時需取下手
套為防止手套掉落或被風吹跑遺失,最好在內層手套的手套口車縫以鬆緊帶做成的
繩環,以套在手腕上;外層手套則可使用約兩臂長的細尼龍繩兩端各繫於一隻手套
口上,使用時細尼龍繩應穿在風雨衣內以免影響行動。
在雪地沒有手套是很嚴重的事,因手套遺失而遭致手部凍傷切掉手指的例子不少,
所以在出門前應妥為準備免遭不測。
有時為了使手指能靈活的操作器具而採用露指式或薄的PP手套當內層手套,尤其在
-18℃以下的低溫時有了PP手套可避免手裸露直接觸及金屬(註三)。
露指手套的操作靈活度稍勝於PP手套,當在低溫下攀岩通常不希望手指與岩石之間
隔著手套,此時露手套是不錯的選擇。露指手套可以自行製作,只要將一般手套的
手指部分剪掉即可。
薄皮手套在繩索操作時可以防止手和繩子磨擦生熱灼傷而放鬆繩子,不過皮手套防
水性不佳而且吸水比較不適合於需強力保暖的場合。
※足部之衣著系統 → 襪子
足部擔負山行者全部的重量穿越山林、涉過溪壑,一但受到傷害行動能力立刻受損,
甚致失去行動能力。足部是如此的重要但其所處之環境遠較手部為差,當在寒冷時
我們可以將手部藏在腋窩下取暖但足部卻無處躲藏。所以對於足部的保護要更為用心。
穿著合適的襪子可以達到絕緣保溫、吸汗、減少衝擊及減少足部與鞋子的摩擦。羊
毛和人造材質的製品皆具有上述之功能而純綿襪卻不能,綿襪因吸收過多的水份會
失去其保暖力並增加足部與鞋子之間的摩擦力(此為造成起水泡的主因之一)。
通常的情況下我們都是穿兩雙襪子登山,內襪為PP或POLYESTER的製品具有排汗及
柔軟舒適之功能;外襪必須較厚且耐磨一般採用PP或POLYESTER與羊毛混紡之製品。
當然也有許多例外的情況,如攀岩者配合岩鞋通常只需一雙薄襪甚致不穿襪子。在
冬攀時就可能穿上三雙襪子(鞋子尺寸必須稍大)但切記要讓腳趾有足夠的活動空
間,如果因為勉強穿上三雙襪子而影響足部血液循環其效果(保溫性及舒適性)反
而不如只穿兩雙襪子。
VBL 系統在台灣可能用不著,但在這裡還是介紹一下算是增廣見聞。足部的VBL 系
統是在兩層襪子間再加一雙蒸氣阻絕襪(一般為尼龍製),多了這一層保護可保持
水氣於足部並防止水氣蒸發而使外層厚襪潮溼,同時還可因防止汗水蒸發而達到保
暖的效果。在冰點以下此種襪子可以降低足部被凍傷的危險,但是長時間使用時水
氣滯留於內造會造成壕溝足(註四),這是相當嚴重的問題,故在使用蒸氣阻絕襪
時必須每天至少讓足部完全乾燥一段時間。
如果您久未登山足部還不夠堅韌時或是穿新登山鞋時,在穿襪之前可以考慮使用透
氣膠帶或厚棉布貼在足部易起水泡的地方,如腳後跟等;或是灑一些足粉在襪子和
鞋子裡面,如此可以預防水泡的發生。
註零、參考書籍:登山醫學、MOUNTAINEERING、登山裝備講義(梁明本先生著)
註一、蒸氣阻絕系統(VBL )適用於乾燥嚴寒的地區,它的做法是在三層穿衣方法
的「排汗層」與「絕緣保溫層」之間加一層「蒸氣阻絕層」變成四層穿衣法。
在乾燥嚴寒地區身體所排出的汗水會被快速蒸發並帶走大量的體熱,為了防
止這種熱散失於是加了一層蒸氣阻絕層將水氣保留在皮膚表層與排汗層之中,
如此便可以防止汗水被快速蒸發而達到保暖的目的。此層衣物的設計就是為
了防止蒸氣通過所以它不能透氣(塑膠布或塑膠袋都可以運用替代),故在
使用時第一一定要考慮環境是否允許,第二應視使用部位預留透氣通路,例
如用在軀幹上則在頸部應留有適當的開口,以免身體過份潮溼不舒服。
註二、"LYCRA" (萊卡)是杜邦公司的註冊商標為一種超級彈性纖維,用以製造衣
物可以緊緊裹住使用者的身體,非常貼身但又不會覺緊繃可以隨著快速的動
作而伸展回復。故其用途主要是泳裝、運動服、內衣及絲襪的製造,當其與
PP混紡時則非常適合用來製造在登山或溯溪時的排汗層衣物。
註三、裸露的皮膚如與溫度在 -18℃以下之金屬器具直接接觸,會迅速遭受凍結,
以致皮膚黏在金屬上造成傷害。
註四、壕溝足是一種與足部凍傷相似的足部傷害,導因於足部長時間潮溼、寒冷造
成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良使得足部呈現紅色或藍色,連續數日後便可能造成
永久性傷害,尤其是對足部神經的損害,有時會疼痛得非常厲害必須截肢才
能止痛,對冷的敏感則會持續終身。要避免壕溝足的發生必須避免雙腳長期
溼冷,對登山者而言可能遭遇連續數日的壞天氣,但無論如何都要備有一雙
乾襪子以便在紮營後換穿。 雨鞋為橡膠或塑膠製品防水很好但是不透氣很
容易將汗水溼氣滯留於鞋內,穿著雨鞋的山友應特別注意對壕溝足的防範。
另外在溯溪的環境裡可能無法避免雙腳溼冷,所以紮營後的烤火格外的重要,
不但可以烘乾衣褲;更可以促進全身血液的循環防範冰冷溪水可能對身體造
成的隱性傷害。
作者:
skidy
时间:
2008-3-3 16:32
“羽”和“绒”
鸟类的羽毛,可略分为“羽”和“绒”。
“羽”在羽毛中,长有一条中轴,名为“羽轴”,而“羽轴”两旁长有两排坚硬的“羽枝”叫羽毛。“羽”主要的功能是在鸟类飞行煽动空气,帮助飞行和把鸟类身体承托与高空中。
“绒”是羽毛中,并没有“羽轴”的羽毛,它是由许多细长和柔软的纤维丝不规则地聚集在一中心点而相连于鸟类的身体上。当每一中心点的纤维丝在空气中散开时,其形像似花朵一般,故称之为“绒朵”,“绒”主要的功能是保持鸟类的体温。
鸟类或家禽都有“羽”,但只有水禽和一些在生命中有部份时间生活在水里的鸟类才有“绒” ,例如鸭和鹅。“绒”多生长在水禽的胸、腹、颈下和腋窝部位。主要是保持水禽在游泳时的体温。
“绒”是唯一天然的最佳及最轻的保温物质。“绒”的本身不能生产热能,其保温功能主要是由于每一绒朵都拥有很多柔软的绒丝,当绒丝扩散开时便形成一个立体的绒球,把最佳的温度绝缘体空气,包裹在这绒球中;从而变成一个绝顶的保暖袋,除防止体温外泄外,亦可抵挡外间冷空气的入侵。
鸟类很早已懂得用“羽”和“绒”混和在一起筑巢,而人颊在偷取鸟蛋时,偶然发现这“羽”和“绒”的混合物是十分柔软舒适和温暖,便开始采集“绒”来应用于保暖的衣物和被服上。
目前人类所探用的“绒”大都采集自水家禽,如鸭和鹅,从体积上而言,鹅绒“绒朵”较大,而价格较高;主要原因是由于饲养鹅的成本较贵。
从保暖程度来说,鸭绒和鹅绒基本上是没有分别。因为“绒”本身是不能生产热能。衣物保暖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绒”本身的蓬松度,这直接影响其可包裹着最佳的保温物体静止的空气的数量。
2、成品内,所含“绒”的数量。
3、服装的设计,这包括其所用的布料、款式和衣服的结构。
由于要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和订定成品保暖的程度;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均有不同的规格。并要求每件成品都需要清楚列明该成品的含绒量和绒的成份于标签上。
在一般情况下,普遍商业上所采纳的规格为每一安士的80/20鹅绒均应在蓬松的情况下占有500立方寸的空间,越高的蓬松度代表保暖的程度越好,这些高质产品均刺绣有分别为600或700字样。
欢迎光临 驻马店户外 | ZMDHW.COM (http://zmdhw.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