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户外 | ZMDHW.COM

标题: 寻找60年前的记忆 [打印本页]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5:06
标题: 寻找60年前的记忆
9月16日从珠海回来,18号到北京的票,17号还有一天的时间,那就到新安店去一趟吧。
新安店,是我童年时期生活过的地方。自从1961年离开,50年来再没去过,但坐火车多次路过,每次路过时,我都情不自禁地要向车窗外注视住,希冀能看到往日的记忆,但变化越来越大,逐渐的,有点不认识了,所以一直想再回去看一下,不然就没有一点往日的痕迹了。但由于工作忙,竟一直抽不出时间,退休后,又忙于其他事务,就这样拖了下来。
早上5点40离开家,7点到确山,吃点早点,继续骑行,8店40下了107路口,9点10分到了新安店镇。在新安店镇、小学、中学转了一下,然后沿原来上学时走过的路,到了新安店车站,在这儿竟见到一直打听了五十多年没见过的老师。下午1点45离开新安店车站,先后到了臻头河南岸边的小魏庄,狮子桥。3点20离开狮子桥,直接上了普会寺到任店的公路,返回107,5点40到家。
一路留在记忆中的山在,水在,其它都已是面目皆非,但往事仍历历在目。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5:11
离开了家门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5:14
由于前一段天不好,所以现在趁天好,农民都及时地占用公路一侧,晾晒玉米,一路都是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5:20
小时后住在吴寨河边,到任店南边,即薄山水库水库下的河
,看到这写的是五泽河,而地图上标的则是臻头河。这个地方1958年苏联帮助修水库时来过
作者: tommy_08    时间: 2010-9-28 15:21

作者: 老刘    时间: 2010-9-28 15:35
少年时的记忆  今又重游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5:36
8点20来到了任店南边的蚂蚁山,也叫马鞍山,山下老公路尚存痕迹。小时候,也就是1957年左右,每年夏天都要随妈妈一起到山南坡的槐草地里,捡拾地山皮(一种腐草生成的菌类,类似木耳,很好吃,就是泥不易洗净),1959年困难时期,放暑假时,我几乎每天都要带着弟弟妹妹从新安店车站走到这山上挖山菜。那时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每走过一块大石头的下方,我都督促弟弟妹妹快走,怕大石头万一滚下来。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5:39
这个坡原来是很陡的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5:45
原来的溢洪道口在公路上方很高处,现在它在路下了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6:08
拐下了通往新安店的路,这路上一次走还是1958年的中秋节之夜,那时这还是羊肠小道。那一夜刚上初一,13岁的我与全校师生一起,来回走了3趟,从新安店镇到这个路口西边不远处的蜘蛛山背铁矿石。第三趟时已是凌晨3点多,小小年龄,真是人困马乏,竟发生了夜惊现象。原来一个学生路边大便,走在路上的学生,看到昏暗的月光照耀下,草丛中有一个黑影,拉开距离走的学生纷纷议论,有点说是个狗熊,有的说是个特务,总之议论中,前面的不由自主放慢了脚步,小道上的学生慢慢地聚集在了一起,而且大家都看到了,胆大的学生大声喝道,是什么人,而该学生以为他后面来了什么东西,裤子也来不及提,就双手高举说,我、我,结果听者是哦、哦,路上的小孩子更加害怕,就聚成一团在山坡上滚动起来,老师拿着扁担横住都堵不住,最后还是猛吹哨子,才将学生吹醒。我由于走得快,和几个小伙伴边走边谈得正兴,听到人声沸沸,回头看到一团黑影在山上滚,就赶快回头跑,到跟前,这一切已经结束,老师这时正给大伙做安抚工作。
作者: 神州行    时间: 2010-9-28 16:10
很不错的一次骑行啊。故地重游,旧貌变新颜。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6:19
新安店镇,原来印象中离铁路很远,结果现在竟发展到铁路边。铁路穿过小黄山,当年我上小学放学回家,有时向西走到铁路边,顺铁路走,同时捡铁路上运送煤炭的车上掉下来的煤块,有时在小黄山上挖一些半夏,回家洗洗,去皮,晾晒卖给供销社。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走在铁路上谈论什么事情,谈得忘乎所以,听到火车的大声叫声,一看,不得了,大家连滚带爬,倒在了路沟里,从那以后,我都是一人走,再不与大家一块走。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6:23
新安店镇原来就一条街道,现在大多了,这些都是后来扩充的街道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6:27
这是原来老街道位置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6:37
这个位置原来是个镇上唯一的饭馆,现在仍是饭馆,但肯定不是唯一的啦。原来由于父亲是铁路工人,在那时比住就是有钱人了,所以每天家里给我一、两毛钱,我就经常在这吃饭,肉丝面条一毛五,普通的一毛,很大的馒头五分一个,鸡蛋一毛钱七、八个,我最喜欢的是一毛二一碗的鱼汤,炸好的小鱼,几片青菜汤,就着家里带的馒头,很是津津有味。当然一般学生都是自己带的中午饭,学校大伙用蒸笼给热一下吃。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6:43
新安店小学的门面竟然没有变,大门墙记忆犹新,只不过新安店小学几个字不是原来的了,原来是新安店完小,字体肯定也不是毛主席的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6:46
我在门口照相时,保安还要干涉一下,不让照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6:54
后来我解释一下,说我是这儿小学毕业的,才让进去。我给他讲,当年红旗后是一个门朝西的后门,南北两个院子,旗杆前,即院子当中是老师办公室
作者: 平步青云    时间: 2010-9-28 16:58
顶起来 一个人的回忆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7:02
这时,旁边的一位老大爷听到了,说你怎么知道后面原来有个大门?我介绍过后,他说,你认识我吗,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后,才知道我在这儿上五、六年级时,他也在这儿当老师,只是没教过我,我们也相互不认识。但提起我的班主任,他都知道的,我也询问了其他一些情况。他82岁了,这的老人就他一个了,因此我们都很高兴相见。
作者: 平步青云    时间: 2010-9-28 17:03
顶起这位老者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7:16
学校后面的大池塘仍在,连那个小岛都还是原样,我原来一下课,就在水边打水漂
作者: 叶问    时间: 2010-9-28 17:59

作者: luyan    时间: 2010-9-28 18:07
顶!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8 19:19
学校后面与街道平行的一条小道还有,我班一个同学都走这路回家,他家就在路前面,现在我走过街道上问起他时,人们告诉我,前几年已去世,不由得我唏嘘起来
作者: 1974    时间: 2010-9-28 20:50

作者: 神州行    时间: 2010-9-28 21:43
有意思,去之前,如果不影响你回忆往事的心情的情况下,时间上允许我也想去。
作者: lhkhaps8899    时间: 2010-9-28 22:22
这帖子一定要顶  喜欢老爷子的风格  好贴、犹如一杯苦味茉莉花茶
作者: 行者小兔    时间: 2010-9-28 22:23
人生若只如初见,记忆是美好的,在记忆中是无限的美好。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9 00:05
从小学出来,走到北头到了新安店初中,在门口刚举起相机,就有老师出来问,你是干什么的?我没回答,只管照学校大门,这时保安也过来了,不让拍照,我就奇怪了,这有什么呀?但人家老问,就如实相告,我是这毕业的,说起几个老教师,并说起几任校长,其中一个还是我一块在这儿的初中同班同学,这时他们才不说什么,但不能进校门,也就算了,了解一下情况,他们也都不知道。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9 00:06
一个图像错了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9 00:26
初中年龄大一些了,经历也多一些,很多往事都涌上心头,但不能一一描述,讲几个吧。学校现在操场处原来是个大老坟场,而且比较古老,晴天的漆黑夜晚,经常能看到鬼火,因此晚上我们都不敢外出;我们住在一个劳改窑厂废弃了的房子里,门都没有,地上铺一层干草,大家睡成一排,当时一个李新店的学生,年龄比我大一些,他装了一台矿石收音机,我们晚上一听就是半夜,而那时功率最强的就是敌台(即台湾广播电台),我方政府也干扰不完全,所以你不想听也不行,大部分是劝诱我方飞行员叛逃台湾,或者呼叫内地多少号的特务布置任务等;困难时期,让我们动员农民交粮,班主任向我们灌输,农民说没粮食,实际都藏起来了,锅里都偷偷地做的大米饭。
作者: xiaolanger    时间: 2010-9-29 08:34
50年后的重游,回忆着往事的点点滴滴,感觉一定非同凡响!
强顶
作者: 刑天    时间: 2010-9-29 09:48
经典的重游,。。,也许孩提的记忆已经不可复制,隐约透露出的影子激发了内心的那股辛酸!
作者: 独驴    时间: 2010-9-29 10:02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故地重游心情复杂,物是人非斗转星移...依希的儿时的点滴在慢慢地回忆起来...沧桑岁月不知闯过了多少大风大浪...如今虽算不上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但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还真是忆往昔岁月蹉跎、看今朝家乡巨变...
  砖头姥爷还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
  向老爷子致敬
作者: luoxz    时间: 2010-9-29 10:37
楼主杨老(砖头的姥爷),我所最尊敬的老师之一,精彩的高中物理讲解,还历历在目。退休了,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追忆儿时记忆,挑战西藏高原,掀开人生的全新篇章....希望杨老师骑行快乐,安全顺心,旅途更精彩!
作者: 月亮的眼睛    时间: 2010-9-29 11:32
顶~~~~
作者: 夕阳对面    时间: 2010-9-29 12:02
闻到了陈酿的幽香!耐人寻味
作者: 老刘    时间: 2010-9-29 14:50
楼主杨老(砖头的姥爷)     砖头值得骄傲啊  今后好好学习好好骑车  你姥爷就是你的榜样
作者: 神州行    时间: 2010-9-29 15:08
前面所说的“地山皮”(有的叫地脸皮),现在还是一道野味“好”菜呢。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9 22:32
以上各位过奖了,我就是个老顽童而已,一直想着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愉快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9 22:38
矿石收音机,很多人应该很生疏了,它就是用铜漆包线绕在纸筒上做成一个线圈,再串联一个氧化硅或氧化铜矿石晶体,将耳机串或并上,就可以收到调幅广播信号了。线圈的一端接在架得很高的天线上,效果更好,线圈抽头不同,可以收到不同的电台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9 22:52
这是学校东边的一座小山,初中时,我为学校放羊,可以与老师一块吃免费的饭(其他学生都不愿意放羊),每天中午或周六、日,将羊赶到小山上,这个小路居然还在。为了避免羊吃路两边的庄稼,每次赶羊上山,都是用鞭子猛抽将他们赶得飞快,使得他们没有扭头的机会。为放羊,离家只有5里地,过年都是在学校过的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9 23:01
当年上学走过的路基本已废弃,但仍还有人走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9 23:09
这条路其实很古老,是秦汉时期就有的驿道。这座桥上的桥面试石都还完好,拱桥下的利剑仍还锋利,以防止老鳖精将桥拱塌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9 23:22
新安店车站旁边的桂庄粮库还在,困难时期,为了多吃点粮食,我们都是在这直接买稻子,回家自己用小磨碾米,可以获得比口粮多一点的大米,同时将一点稻皮与米一起磨成面,做的馍吃着沙沙的,口感也很好。粮库后面的小路曾是我最发怵的,困难时期,经常传有吃人肉的,说他们见人后,用手点一下,后拍一下,你就会跟他走,然后将你杀了。因此邹这一段路时,往往前后都没人,偶尔见到一个人,我就特别害怕。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9 23:38
从这走过去,玉米地里这儿原来是个大坑,就是我初中时,放假后挖石英石挖的,那时挖出一块大石英石就可买到5角钱,一个假期挖的曾经多到100多块钱。除此之外,我还割草卖给到我们那收草的159,他们喂奶牛,3分钱一斤。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就是荒地也连草都没有,因那时很缺烧的,那时庄稼种的很稀,长的又很弱小,庄稼杆根本不够烧的,一般又烧不起煤。我家烧的都是我上山打的柴,割的草。困难时期并不缺钱,但贬值的很厉害,喝一碗面条就得十几块。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29 23:49
这是我家住过的老房子,一间半,进深只有5米,进门是一米多宽的厨房,左边窗户是半间套间。当时住两家人,我家六口住套间,铺下一张4尺宽的床,还余下一米多点的空放杂物,另一家两口住外屋,厨房归我家用。徐老师说这房子风水很好,我是新安店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而且从此后,凡住这房子,就都出大学生,因此我也祝愿这个女孩也能成大学生。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30 00:01
在打听过程中,竟见到了我上铁小时的语文老师徐老师,现在已经88岁了,我1954、1955年在新安店铁小。56、57年在新安店镇上上完小。徐老师57年调到黄河南岸了,所以每次坐火车过黄河南岸,我都要看窗外,希望能看到老师,后来也一直不知下落,不想他后来又调回了。这次相见,我们都很惊喜,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所以从10点多一直说到将近下午两点。他还是远征军的,到过缅甸的。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30 00:10
新安店车站已经废止,客运、货运全都停了,整个车站只有几个人,房子都是空的。原来可不是这样,人气也是很兴旺的,那时我到山后农民家买桃子、变蛋之类在候车室外买。车站后食堂一直是,只不过现在也废了,我小时候最喜欢吃他们做的炒面条。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30 00:26
这个水坑前房子的左侧,曾经有我家住过的房子,这期间我上小学3、4、5、6年级,在这住的几年,是我感到最愉快的几年。自己种小菜园,种蓖麻,到站台上捡装车掉下的粮食,到农民收完的地里捡庄稼,到铁路边水沟里挖地栗,用丝瓜瓤捉蚂蝗买,到车站向路过的志愿军军车上的志愿军战士要饼干,隔壁的转业的志愿军战士教我识谱、唱歌,听邻居家里矿石收音机里讲的西游记。。。。。。
作者: 游在江南的鱼    时间: 2010-9-30 10:53
60年啊
作者: xpb521    时间: 2010-9-30 14:50
60年,该是怎样的记忆
作者: xiaose    时间: 2010-9-30 17:21
向老爷子致敬
作者: ☆一路平安☆    时间: 2010-9-30 19:21
向辛勤的园丁致敬。。。。。。。。。。。。。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30 20:17
这是新安店车站东边的山,距离也就是1千多米的样子,是我小时候上的次数最多的山,只要是晴天,我几乎每天都去,当时山上光秃秃的,山石上风化出很多洞,风一吹,发出不同的声音,我还喜欢躺在这些小洞中,望着天上、山下遐想。如今环境破坏很多,看着这山林,倒是比原来好,而且这一路看来,除村镇里的池塘外,环境都比原来好一些。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30 20:38
这是臻头河南头铁路西边的小魏庄,49、50年住在这儿,也是我离开明港老家的第一个住处。那时父亲是守桥工,每当火车过桥,要减慢速度,守桥工站在车头前面,护送火车安全过桥,也就是说,若桥出了问题,当时主要是指特务、坏人破坏或炸桥,你要与它同归于尽。这是我年龄还小,解放时在河岸边唱着“解放区的天”;夏天一下大雨,就到河边看河里慢槽的洪水,卷着上游漂下的大树、庄稼,甚至猪;火车过来时,若遇军车,就给解放军摆手,他们往往会扔下来饼干;或者将铁丝插在高粱秆上,趴在路基下,将铁丝放在铁轨上,让火车轧扁,好磨成挖野菜用的小刀。在这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儿是,当时镇压反革命,我最怕带枪的人,一天路上见到一个横背枪的人,长得也很凶,把我吓得躲在父亲看桥房子的被子下直哆嗦,家里人找很久才发现我,晚上家人还在罗底里放只油灯给我叫魂。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30 20:59
这是臻头河北岸的吴寨河村,村北头铁塔处原来是一座庙,也是一所小学,狮子桥小学,教室就是庙堂。我与52、53年在这上的一、二年级。当时4个年级就在大庙堂里,老师给一个年级上课,其他年级写作业或出外玩(权当体育课,也没有体育老师),我们那时玩也就是瞎跑或玩赁窑(lin yao还真不知该用哪俩字)游戏,即挖两派10个洞,每个里面开始都放5个小石子玩,最后谁得的石子多者胜,当时在农村小孩子中非常盛行;还有一些开交、走方等一些小游戏,倒也很开心。那时我会注音字母(即现在台湾用的拼音),而老师不会,所以学校里拼音课还是我教的,虽然年龄小,但还很认真,唱拼音歌时,谁要不好好唱,我还用粉笔头砸他。当时我们还很爱画一种画,即用打倒杜鲁门几个字组成的杜鲁门头像,现在我还真想不起来是怎样写的了。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30 21:06
现在出入狮子桥是从这条路了,这条路原来就有,两边是大池塘。我家就住在第一个池塘的西边(即左方),小时候为摘池塘里的荷花,我站在池塘边,伸手够不着,竟掉在水里,还是旁边打场的人发现把我救出来的;还有一次,什么原因忘了,反正我小时候很调皮,父亲打我,我就跳到这个池塘里不出来,而且还在下着雨。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30 21:20
这是原来出入狮子桥的一条古老的驿道,现已废弃,上图往南是我上学走的路,下图当时经常有军人以及拉军队给养的马车从这条沟里上来,路右边是个大空场子,他们都在这露宿,恰好在我家门前,有时他们也用我家的锅灶做饭,自然我们也可吃一顿好饭。门前这个场子很大,夏天天气好时,经常有说书的,我最爱听了。现在能记起的就一个,说的是一个小孩子被玩马戏的骗去,用鞭子抽身,趁鲜血流出时,将刚剥下的狗皮贴身上,将舌根挑断,就变成一只小狗了,他见到他爸爸也无法说出,很惨。我每次听了都哭,还很害怕,但再说还听。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30 21:53
这是狮子桥工区,现已撤销。当时有3个志愿军转业后当铁路工人,就是十七、八岁的学生,在我家吃饭。他们在工区办工人速成识字班,母亲学习(铁路家属都要参加),带着我玩,结果她没学会几个字,我倒全学会了,注音就是那时学会的
作者: ☆一路平安☆    时间: 2010-9-30 21:56
明天就是建国61周年国庆,
祝杨老师节日快乐!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9-30 22:01
然后就返回了,这是气温34度,还好有点风,就这也把我晒黑了不少,共骑了114公里。回忆起儿时的往事,感到我们那时比现在的小孩幸福,虽然生活苦一些,但那时并没太感觉到,就算需要劳动换来一些东西,但我对劳动一直很爱好,由于我什么都喜欢学,什么活都愿意干,爱好很广泛,知识面也就宽,对后来的学习与工作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 刑天    时间: 2010-9-30 22:10
见证过时刻的人 ,。。,
作者: 阴山嚎    时间: 2010-9-30 22:12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10-1 21:35
回复 62# ☆一路平安☆ 谢谢!
作者: 老刘    时间: 2010-10-1 21:44

作者: 老刘    时间: 2010-10-1 21:44

作者: keke    时间: 2010-10-2 23:18
象看电影一样,人生就象一部电影,感叹!
作者: 天中骑兵    时间: 2010-10-5 16:41
回复 30# yangyq909
老伙计——明摆着,怕你是【记者】呗。
作者: 天中骑兵    时间: 2010-10-5 16:42
回复 32# yangyq909
向你学习,高清卫星图都用上了。
作者: █ē○砖Я头    时间: 2010-10-5 21:48
我姥爷竟然还有这贴!!我都没发现!!!!向我最尊敬的姥爷致敬!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10-6 12:53
回复 72# █ē○砖Я头 闲着就骑呗,他们希望我到这来发帖,所以就来了。单车联盟上的人气没有这儿旺
作者: saint    时间: 2010-10-8 21:51
回复  █ē○砖Я头 闲着就骑呗,他们希望我到这来发帖,所以就来了。单车联盟上的人气没有这儿旺
yangyq909 发表于 2010-10-6 12:53



    其实我也有一个姓毕的姥爷

楼主在注册论坛的时候,好像费了一番周折,看到留言,马上就回复了您的新浪邮箱,不知看到没有!
作者: ___'指南针    时间: 2010-10-19 19:24
..60
作者: 遥远    时间: 2010-10-23 16:43
想老爷子致敬!!!!!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10-26 22:22
回复 74# saint 看到了
作者: yangyq909    时间: 2010-10-30 14:37
回复 38# 夕阳对面 所以说故土游或人生重游,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事儿,这还真提醒我,以后要有计划的将自己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重走一遍
作者: 狐狸糊涂    时间: 2010-11-14 13:12
看了这个帖子感慨很多。一是毛贼对中国社会之荼毒,信阳事件对于天中人民的伤害罄竹难书啊。二是中国社会底层的人受文革影响很大,别人拍照乃是正常之事,居然还要干涉。三是回想往事叹息人生苦短啊。呵呵。我是文革后出生的一代。
作者: 日月(林)    时间: 2011-9-14 14:19
老先生的“寻找六十年前的记忆”,不单单是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更是重现了那个历史阶段我们民族遭受的劫难。把真实还给后代,功德无量啊!!!




欢迎光临 驻马店户外 | ZMDHW.COM (http://zmdhw.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