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侯望河楼(又名蔡侯玩河楼)位于蔡国故城西城墙上,土台拔地而起,高二十多米,上圆下方,底部长约100米,为县内海拔最高处。远远望去,春夏树木蓊郁,象一颗镶在卧龙岗的绿宝石;秋天树叶变黄,又象一颗皇帝的金玺;冬天雪霁天晴,漫岗千树万树梨花开,又象一方无暇的璧圭,历来为人们登临胜地。直至今日,整天晨钟暮鼓,香烟袅袅,善男信女如云,游客如织。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殷建立周朝,天下还未完全安定,就派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监视殷之遗民,封叔度于蔡,是为蔡侯。蔡侯便在卧龙岗中部修建都邑。为观看风景,游玩散心,又于西城墙上筑一高台。考古发现,蔡侯宫殿区即在望河楼东500米处。蔡国从公元前11世纪在上蔡建国到公元前527年南迁新蔡共历18代500余年。历代蔡侯屡增其制,修建楼宇,并命之日蔡侯望河楼。
蔡侯望河楼与其它庙宇建筑格局不同的是“山门和主殿不在一个中轴线上。望河楼大门朝东,据说是为接紫气东来之祥云。山门为圆月形,是八十年代日本文化代表团重修的。门额上题着“芦岗雅地”四个神采飞扬大字;大门南边石碑碑文为“蔡侯望河楼”,北边石碑碑文为“重阳登高处。”
入门由数拾级陡峭曲折的台阶通向二门。台阶两侧苍松翠竹林立,瑶草琪花拥翠,显示曲径通幽之妙趣。二门是雕花门楼,房顶是金色的琉璃瓦,在太阳的照射下金光闪烁;屋脊和卷边的屋檐是深绿色琉璃瓦,黄绿相映成辉。门对上联是“古蔡春秋处处锦绣堪入画”,下联为“重阳风雅篇篇珠玑皆为诗。”字体为狂草,龙飞凤舞、挥酒自如,正与这如入仙境的感觉相和谐。
进入二门是一个宽阔的平台,靠东边门朝西是送子殿。殿内供奉着三尊送子娘娘,塑像高约1.5米,银盆大脸,颊似桃花,慈皆善目,身披红袍,绿色佩带。手托活泼可爱、身戴红兜兜的男女孩童,做欲送人状。孩童红兜兜上绣着粉红的莲花,莲下是一条游动的大红鲤鱼;肚兜的边上镶着绿色的荷叶,若静似动,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鱼戏莲花图,使人神游于“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的神话仙境。紧接送子殿是火神殿,供着三头六臂,口中喷火怒目圆瞪、红胡子张扬的火神。平台靠西边六间门朝东的屋子里佛祖殿。殿脊是黄绿相间的琉璃砖构成的,砖上雕刻着四幅龙凤呈祥、双龙戏珠图案,每条龙近一米长,雕艺之精湛,构思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据清康熙年间《重修蔡侯望河楼碑记》载,此砖是旧有的。殿内供送着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皆为彩绘泥塑。紧邻的是一座城隍殿。城隍殿前有一颗国内罕见的高十余米、合抱粗的透灵柏。它奇特之处是树身上下横着整齐地排列着一圈圈小洞。据望河楼村六十多岁的陈先生介绍:他爷爷说自己记事时树就这么大,此树与周围其它几棵酸枣树树令少说也在300年以上。1984年4月25日,时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侯选人提名的日本著名学者井上靖先生参观考察蔡侯望河楼时,见到此透灵柏,年近八旬的他狂喜得象孩子似地抱着树久久不放。并连声说:“下次我专程来重修此景观,以保护这难得的神灵之树。”平台南面是几通唐宋明清之际文人骚客登楼所赋诗碑。清李杰英《重阳偕友人登玩河楼》诗云:“拟准重阳结队游,携樽同登玩河楼。千林落叶随风走,万里长江贴地流。村圃雨余鸦嗓晚,关山霜冷雁鸣秋,茱囊菊花年年有,催得诗人尽白头。”从诗中可领略当年此楼所观之景。
平台北半部耸立一十几米的土台,台正中是直通下上的龙道,上面雕着五条张牙舞爪、乘云驾雾、腾空奋飞的巨龙,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激情。龙道东西两侧是几乎垂直的人行道,攀阶而上,真有“难于上青天”的感觉。登上高台,只见参天树木遮天蔽日,浓荫盖地,野花遍岗、万紫千红、鸟语花香;秋菊怒放,清馨四溢,蜂飞蝶舞;使人心清气爽,别有洞天。宋祖无择《九日登城上亭呈都官水部》诗云:“何处称登临,高城接远岑。酒杯深映玉,菊叶细浮金。美酒年年定,衰容日日侵。感时无限思,偏动洛生吟。”主体建筑玉皇庙坐北朝南,三间两进,虽不十分雄伟壮观,但也小巧玲珑。庙门上方题着“玉皇庙”三个遒劲的正楷字。东两门柱上用流畅的行书分别题着“龙岗两接昆仑脉、紫气东观泰岳云”的对联。庙顶全为绿色琉璃简瓦,四角高挑,挑角和庙脊上安装着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情态逼真,制作精巧。庙脊的正中间,是一高约0.6米,宽约0.4米的琉璃砖雕成的精致小庙,名为“庙上庙。”庙内雕着一尊披着长发,胡须飘然,一手托八卦图,一手执大钺的神,他就是周朝开国元勋分封众神的姜太公。封完诸神,自己却没了位置,就住在庙顶上,还真有点公而忘私的味儿。远观整座庙宇,就象一只昂首展翅飞翔的绿凤凰。进入庙门,南半是宽敞整洁的大厅,大厅中两根大红柱子,与四周金壁辉煌的墙画相映,更显得肃穆威严。庙北部中央,塑着高约五米的玉皇大帝。他头带皇冠,玉旒下垂,面色红润,神态端祥,两眼半张半闭,但目光炯炯有神,似全神观注人间善恶,世态炎凉,给人以居高临下,神圣不可侵犯之威严。
紧邻玉皇庙西侧,是一高4米的方形观景台。据说这就是蔡侯望河楼旧址,3000年苍桑巨变,昔时的雕楼画栋己灰飞烟灭,如今空余观景台。登上此台,纵日远眺,方才真正体会到诗圣杜甫“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飞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的体会之深刻。南望松柏簇拥的中国千古一相李斯陵墓;东眺是华夏始祖伏羲画卦的白龟庙和画卦亭;北看汉朝通明相翟方进故里鸿隙陂;西观远处是中原盆景嵖岈山,近处是奔流不息的汝河。自古名人云集,景色钟秀,确有可观之处。但我每次登临此楼总有一个疑困:此楼西边流淌着一条宽不过二、三十米的汝河,水也时多时少,并不十分壮观,蔡侯为何把此楼名为望河楼呢?
2006年,随着楼西3公里处的郭庄楚国贵族墓的发掘,我心中多年的疑云终于散开。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在古墓区发掘出渔网坠、鱼钩、鱼骨刺,七、八寸长的大贝壳和一个装着婴儿尸骨的陶瓮。《礼记·檀弓上》记载上古的葬礼曰:“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 。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16--19岁),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殇(12--15岁)、下殇(8—11岁),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不足三月)。”(括号内文字为笔者所加)考古专家通过对出土文物的鉴定,断定卧龙岗以西在商末周初还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汝河只是流经过湖泊的一条支流。试想那时蔡侯登楼向西眺望到的必定是宏大壮观景象:“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霪雨之时,“阴风怒号,海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船不行,樯倾楫摧。”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争烟一至,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四时之景各异,一日之光不同,朝阴夕晖,变化万千。怎不使人登此而流连忘返?怎不命此楼为望河楼?
绵延千截,登斯楼观胜景成了蔡国人的风俗。至东汉时,蔡侯望河楼就成了重阳登高处。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绛囊,盖始于此。”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曰:“汝南郡,楚之别也,汉高祖四年置,王莽改曰临汾,县故蔡国……《世本》曰:上蔡也。”桓景是上蔡人,蔡侯望河楼为全县最高峰,又有千年登楼观景风俗。桓景即携家人登楼避灾。尔后桓景登楼避灾之事越传越广,慢慢地九月九日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绛囊之俗风靡上蔡,传遍全国。
蔡侯望河楼也成为重阳登高圣地。有好事者增建庙宇,祈求平安吉祥。每年重阳节,四海香客商贾到此献香烧纸,祈祷幸福,祓除灾祸,保佑家人兴旺安康。各地文人墨客云集楼上吟诗作赋,留下众多名诗佳句。明朝冀景隽《九日登楼有怀》曰:“重阳无伴独登楼,一望川原尽是秋。相国冢荒孤柏在,玩花台废野云浮。风高树叶萧萧下,水流龙潭细细流。无那故人天气远,菊黄萸紫总生愁。”2005年12月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过多方考察,正式命名上蔡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蔡侯望河楼也就成为重阳节登高发源地。登楼拜访的海内外游人与日俱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