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中骑兵 于 2010-1-17 14:42 编辑
海口
2009年12月22日,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海口市。它是海南省的省会,是一个掩映在茂盛的椰林丛中的美丽城市。它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人口160万人,海口因地处南渡江出海口而得“海口”之名。因满城婆裟起舞的椰树又称椰城,是海南省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亦是海、陆、空交通的枢纽,同时又是一座具有热带风光、滨海特色的外向型、国际性的旅游城市。海口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在这里,我们领略它的椰风海韵,重点游览了万绿园。这是海口市最大的热带海滨生态园林风景区,位于滨海大道北侧填海区,面积达83公顷,这里种了有近万棵椰子树。在它的不远处就是海口世纪大桥,宛如一条卧龙横亘于海甸河上,因其功能齐全、造型新颖而成为海口一个重要的旅游景观和城市标志性建筑。
我们还慕名游览了五公祠和海瑞墓。五公祠是海南古迹里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是一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为纪念唐宋时期被贬到海南岛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李德裕(唐)、李纲(宋)、李光(宋)、赵鼎(宋)、胡诠(宋)和宋代著名诗人苏轼而建。该祠位于海口市区东南部,由五公祠、苏公祠、观稼堂、学圃堂、五公精舍、琼园等一组古建筑群构成,人们习以五公祠统称。它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奇花异木掩映楼阁,地近闹市,独有清幽,自古有“琼台胜景”之美称。。
在五公祠游览的时候,正好有摄制组在这儿拍摄纪念海南岛解放60周年的电影,所以一进门的时候就看见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党徽还挂着海南防卫总司令部的牌子,院子里还有持冲锋枪的国民党士兵,几个国民党的军官三三两两在一旁交谈。我们愣住了。一打听说是拍电影呢!我乐了,问那国民党军官;可以拍张照片不?他们笑笑说可以,所以就有了那几张拍有国名党士兵的照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瑞墓,坐落在海南省海口市西郊滨涯村,为一长方形陵园。四周为石砌围墙,园内草木四季长青,环境整洁、宁静、肃穆。 陵园大门的青灰色石牌坊上横刻“粤东正气”四个红色大字。一条 宽阔的麻石大道从牌坊下直通基地。甬道两旁有石羊、石马、石狮、石 人,或站或坐或躺,栩栩如生。墓前一石龟占据道中。陵墓格局与杭州的岳坟相似,只是规模稍小。有石供桌、石平台、五栏杆、石砌圆形坟 冢。坟墓直径1.6米、高2.6米。墓前石碑上刻“明皇敕葬资善大夫南 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30字。碑高4 米、宽 0.8米、厚10厘米,是400年前造墓时的原物。如今的海瑞墓只是一座空坟。在十年动乱中,海瑞的尸骨被挖出,先是游街示众,最后在海口市中心广场被焚烧。1982年,政府重新 修建了海瑞墓园。每年阴历2 月20日海瑞祭日,当地百姓都要到墓前来 祭祀他。海瑞是个封建官吏,但他一生清正廉明,因而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2009年12月24日清晨,我们9名骑友到海口秀英港客运码头,登上了信海12号渡轮。刚登船时天气还好,但倏忽间浓雾四起,站在甲板上,只见白茫茫的浓雾遮蔽了天遮蔽了地。轮船停航了。我们疑惑:难道这是上苍的刻意安排?是对我们的执意挽
近上午十一时,浓雾才逐渐消散。“呜——”汽笛响起,渡轮驶离码头。我们的队员们齐齐地站在甲板上,望着渐行渐远的海口,望着这片神奇的土地,眼眶潮湿了。我们大声呼喊:再见了,海南!我们还会再来的。
啊,海南!我们忘不了在多文那可亲可敬的姑父、姑姑,忘不了我们在五指山的河南女婿一家人!还有乌石农场派出所的民警,槟榔谷的郑总,还有在儋州为我们烧开水的国土局的小伙子,在一个集镇上放弃生意领我们去买馒头的三轮车女司机,在海口开着电动车领我们找住宿地方的大哥,怕影响我们休息而早早停止了练功的大姐大妹们,还有在路上伸出大拇指高喊“加油,加油”的老少人们。我们还忘不了海南那深邃的天,湛蓝的海,苍翠的山,蓊郁的树,多彩的花,洁白的云,柔柔的风,细细的沙,款款的浪,忘不了那高耸入云的五指山,巍峨雄伟的鹦哥岭,波澜壮阔的万泉河,忘不了那雕梁画栋的古建筑,海口气派非凡的现代楼群。所有这些,丰富了我们的阅历,灿烂了我们的人生,必将永远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将常怀感恩之心,忘不了你,海南!
【骑友在拍摄电影现场照的PP】
【谢谢徐会长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