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自若 于 2012-4-17 21:45 编辑
,
这里为什么称二郎山呢?因为二郎担山赶太阳的动人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盘古开天地,天上十日共存,烈火炎炎。后羿领旨,接连射掉九日。可一个太阳的能量仍然太强,导致大地寸草难发,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天神二郎杨戬向玉帝讨旨,要担山与日同行,遮蔽烈日,解救万民。玉帝听后颔首称赞下旨。 二郎杨戬担起泰山脚下两座大山,日复一日,与太阳同步而行。一日,当行至舞钢境内的武功曹集时,二郎觉得鞋内沙土太多,驻足倾倒,这时太阳超过二郎神而去。为追上太阳,二郎神忙中出错,当行至柳州城石漫滩和玉皇庙河交汇处时,一个闪失,担在前边的一座山扁担眼被挑叉,后边一座山脱掉。二郎心急如焚,看着幸灾乐祸的太阳,怒火中烧,拣起一块巨石向太阳砸去,却无济于事。回手以抡起扁担对着误事的大山劈去,象切豆腐一般,山头一下子被扫去,落至一里远的土地爷庙旁。因扁担眼被挑叉,二郎无法再担走大山,两座山永远留在舞钢这片土地上。 二郎神所担的两山相对而立,被削去山头的西山叫平山,东山因山顶仍然是尖的,称为尖山,今相对的两个扁担眼仍是形象逼真。现东扁担眼已改名为二郎神洞,供奉有二郎雕像,西扁担眼改为观音殿。担山扁担抛在两山南侧,化为长岭山,砸太阳的的大石头远远落在长岭山南坡,与众山分离,另立山头,人称孤山。再说土地爷见二郎神大怒不止,赶忙上前劝慰,并吩咐土地奶奶备饭。土地奶奶烙馍所用鏊子顺手放置飞来的山头上,遂化为鏊山。由南向北望此山,极象鏊子,由北向南望,乃与尖山相似,又与平山相吻,正是被削去的平山山头。二郎乘凉时所坐的地方也化为现在的凉山。二郎神为感谢土地夫妇的热情款待,令其神犬化成谢山,以作纪念,土地奶奶烙馍乘下的面也由此化作面山,今为对岸的苏山。 且说二郎神没有追上太阳,十分懊恼,想起万民整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不禁黯然伤神,泪流成河,滚滚而下,夹带大小卵石,漫过滚河滩,蜿蜒而去,石漫滩因故得名。 二郎担山救天下万民的壮举虽付之东流,其诚意却惊天动地,广为民众赞扬,也以此感化了邪恶的太阳,从此收敛了强光,使天下黎民广收粮田,安居乐业。后来,人们为纪念二郎神之功德,将留下的尖、平、鏊、谢、凉、孤、长岭七座山峰统取名为二郎山。并在尖山山顶建起了二郎神庙,历代供奉,香火不断。
|